当前,正值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之际,陕西省榆林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控作为重中之重,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全面排查整改工程质量问题,持续巩固建设成果。通过系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和农田生态保护,全面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推动传统旱作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项资金6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77.9万亩,实施旱作节水农业244.8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2022年起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50亿斤。
![]()
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水稻。
强化顶层设计 绘就“因地制宜”施工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工作中,坚持规划引领,将质量要求融入规划设计各环节。立足区域特色,坚持规划先行,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一是精准调研把脉。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成立联合调研组,深入12个县区开展实地勘察和农户访谈,全面掌握区域水资源分布、土壤条件和耕作现状,明确“以水定地、量水而行”建设原则。二是科学规划,全域布局。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等专业力量,编制《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根据地形地貌、水源保障、土壤肥力等指标,将全市耕地划分为重点建设区、改造提升区和生态保护区,实施差异化建设策略。榆阳区作为全国整区域推进试点,创新“全域规划、整镇推进”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成功范例。
![]()
定边县堆子梁庙湾万亩玉米地。
创新体制机制 筑牢“建管并重”压舱石
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突破传统建管模式,建立全过程、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榆林市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系列文件,建立项目立项、建设、验收、管护全流程规范体系。创新实施林地、草地、耕地“三联审”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建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农林水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高标准农田地类调整、水源配套、电网改造等跨部门难题。通过“细碎化土地整合”“抗旱水源工程”“电网升级改造”三大工程,系统破解建设瓶颈。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构建“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受益主体自筹”的多元化投入体系。累计投资65亿元,其中,中省资金36.75亿元,市级配套资金23.2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01亿元。四是健全管护体系。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三级管护机制,创新“专业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管护模式。设立专项管护资金,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
神木市高家堡稻田蟹丰收场景。
突出旱作特色 打造“榆林模式”新样板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过程中,注重将旱作特色与质量提升相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创新推广三种高效建设模式,使“旱塬薄地”变身“高产良田”。一是打造水浇地节水增效模式。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等节水技术,配套土壤改良措施,实现玉米亩均节水30%,亩均株数由4000株增至5500株,亩均增产250公斤,综合效益提升30%以上。二是打造可补灌旱地稳产增效模式。通过土地平整、集雨补灌和种养结合等技术模式,实现旱地稳产、产量翻番,谷子亩均株数由1.2万株增至1.8万株,亩均增收500元以上。三是打造纯旱地集雨保墒模式。在纯旱区推广深耕蓄水、覆盖保墒等传统旱作技术,配套新品种、新机具,实现稳产增产,高粱亩均株数由3200株增至4000株,亩产稳定增加100公斤以上。三大模式推广应用使项目区年增产粮食52.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9.4亿元,真正实现“旱塬变良田”的历史性转变。
![]()
米脂县高西沟糜子。
严守质量管理 夯实“民心工程”生命线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建立“闭环管理”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一是强化监督检查。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抽调农业农村、水利、财政等领域骨干力量组建4个专项小组,采用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访群众等方式开展检查,对历年来项目进行“拉网式”清查,对工程质量实行“零容忍”。二是建立整改机制。严格对照《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聚焦“工程质量缺陷、数据虚假填报、资金违规挪用、招投标程序违规、验收管护缺位”等5个方面,认真查找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政府监管+专业监督+群众监督”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透明化管理,构建保障工程质量长效机制。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