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法官展现出深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庭审经验,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公正、细致的调查研究……她们辛勤的付出和公正的裁决,使我相信法律是有温度的。”近日,前郭县人民法院速裁审判庭的法官收到一封来自案件当事人张某的手写感谢信。信中的真挚话语,不仅承载着对法官工作的深深谢意,也彰显了前郭法院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
手写这封感谢信的张某是前郭法院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被告。2011年,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高某借款200000元。后因经营不善,在两次偿还部分款项后,剩余的65000元迟迟未能结清。十余年间,高某多次催讨未果,最终选择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本金65000元及相应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厘清了案情脉络,但也面临一个现实困境:被告张某已年过七旬,长期居住在外地且身患疾病,无法亲自到庭。若坚持线下庭审,不仅会给张某带来极大的奔波负担,也可能导致案件审理延期。
为减轻当事人诉累,
高效化解矛盾
承办法官当即决定组织“云庭审”
打破空间阻隔
通过线上方式
将法庭“搬”到当事人的家中
庭审中,法官没有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张某并非恶意拖欠,确因年老多病、经济拮据而力不从心,但他仍表达了强烈的还款意愿,提出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慢慢偿还”。找准矛盾症结后,承办法官主动充当“沟通桥梁”,一方面向张某释明相关法律法规,讲清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她也耐心地向高某说明张某的实际困难与诚恳态度,并转达了其分期还款的方案。
法官细致入微的沟通和高度的责任感,深深打动了高某。他回想起与张某往日的情分,也体谅到其当下的困境,最终当庭表示:“法官,您说得对,大家都不容易。这利息,我不要了!”自愿撤回了关于利息的诉讼请求,双方就65000元本金的偿还达成一致。
案件得以圆满解决后,张某特意手写了一封满载感激之情的信笺寄至法院。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法官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前郭法院传递司法温情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前郭法院将继续践行“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以专业定纷止争,以温情化解心结,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深入人心。
【松原中院欢迎您关注】
来源:前郭法院
初审:崔苍竹
复审:龙 涤
终审:李 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