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总指挥,达州队40人、8 台车辆、32台(套)装备,奉命到达,请指示!”“广元队20人、5台车辆、18台(套)装备,全员集结完毕!”2025年11月13日15时,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演练集结点,来自达州、广安、广元、南江、邻水的五支应急救援队伍依次向联合指挥部汇报,标志着四川省2025年川东北跨区域联合实战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
此次演练以“实战实训、联战联训”为原则 ,模拟巴中市南江县某煤矿突发瓦斯事故、人员被困的紧急场景,150余名救 援人员携带专业装备跨区域联动,通过3天的全流程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锤炼队伍协同作战能力,为川东北区域矿山应急救援积累实战经验。
闻令而动:3小时机动投送展现“应急速度”
“南江县某煤矿发生瓦斯事故,有人员被困,南江队初步处置后救援难度超出能力范围,请求省级支援!”11月13日8时,应急管理厅接报后迅速研判,9时30分向省应急救援总队及五支就近队伍下达紧急出动命令。
![]()
指令下达后,各队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达州队在营区快速清点装备,将氧气呼吸器、气体检测仪等关键设备逐一检查调试;广安队划分战斗小组,明确通信联络、现场搜救等分工;广元队驾驶员核对机动路线,检查车辆警灯、双闪报警装置状态。9时30分许,五支队伍同步采用摩托化机动方式前往目的地出发,行车途中保持50至100米安全间距,警灯闪烁却不鸣警报,在保障通行效率的同时避免干扰群众正常生活。
“我们全程保持与联合指挥部的实时通信,每30分钟反馈一次位置和行进状态。”达州队副支队长吴小川介绍,队伍沿高速、国道快速机动,途经3个乡镇时提前与当地交管部门协调,确保通行顺畅。15时整,最后一支队伍顺利抵达集结点,3小时的跨区域机动,不仅考验了队伍的快速响应能力,更验证了跨区域交通联动机制的有效性。
科学布防:多组协同搭建“救援中枢”
“各队伍立即搭建联合指挥部,通信保障组优先调试音视频传输系统!”15时30分,省应急救援总队副书记刘长江下达指令。参演人员迅速行动,南江队负责搭建1顶指挥部主帐篷,广元队、广安队同步在周边设置救灾组、通讯组、宣传报道组等5个分指挥部,帐篷外清晰悬挂标识牌,内部快速摆放应急预案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及会商桌椅。
![]()
通信和装备保障组的队员们更是争分夺秒:广安队调试便携卫星设备,将演练现场画面实时传输至指挥部大屏;达州队启用发电车,为指挥部及宿营区提供电力保障;邻水队操作无人机升空,配合宣传报道组拍摄全景影像。“我们模拟了‘三断’(断水、断电、断网)场景,通过单兵通信设备、应急电台构建起多链路通信网络,确保指挥指令不中断。” 通信保障组组长何春说,17时前,指挥部所有系统全部调试完毕,实现“指令下达—信息反馈—决策调整”的高效闭环。
与此同时,宿营区建设同步推进。各队伍按照规划区域搭建帐篷,行军床、照明设备、个人物品统一摆放,广元队宿营区还专门设置警戒岗,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管理。“宿营区不仅要规范有序,更要考虑安全隐患。我们在每个帐篷周边配备灭火器,夜间安排人员轮岗值守。” 战勤保障组组长周建荣介绍,17时30分,宿营区、餐车区、文娱区全部建设完成,为后续演练提供坚实保障。
实战攻坚:万米拉练复刻“矿山救援现场”
11月14日8时30分,演练进入核心环节——模拟矿山瓦斯事故救援。“各探查小队请注意,战前检查氧气呼吸器压力、通信设备状态,10 分钟后在急行军起点集结!” 随着联合指挥部指令下达,广元队、达州队等6支探查小队迅速行动,小队长逐一检查队员装备,明确气体检测、伤员搜救、医疗急救等分工。
![]()
8时40分,急行军开始。队员们携带15公斤重的装备,沿拟矿山巷道快速行进,途经“气体检测点”时,南江队队员立即拿出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井下”瓦斯浓度、氧气含量进行检测,“报告指挥部,检测点瓦斯浓度0.8%,氧气含量19.5%,符合安全探查标准!”
![]()
9时15分,探查小队抵达“被困人员区域”。“发现2名被困人员,1名意识清醒、腿部受伤,1名昏迷!”广安队队员立即向指挥部汇报,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原则展开救援:医疗急救组快速为昏迷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对腿部受伤人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组采用担架平移方式,将被困人员缓慢转移至“井下基地”。整个过程中,小队长每隔20分钟检查一次队员氧气呼吸器压力,“必须确保队员自身安全,才能完成救援任务。”广元队现场指挥员郭延广说。
12 时许,所有“被困人员”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探查小队整理探查资料,向指挥部汇报“灾区”情况。“从急行军到完成救援,我们用时3小时20分钟,比预设时间提前10分钟。” 演练战斗组组长郭延广表示,此次“万米拉练” 复刻了矿山救援的真实流程,从战前准备、灾区探查,到伤员急救、信息反馈,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实战标准执行,有效检验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协同能力。
复盘提升:交流总结夯实“应急能力底座”
11月14日13时30分,演练交流座谈会召开。各队伍代表依次发言,分享演练中的经验与问题:“跨区域通信时,不同队伍的电台频率存在差异,建议统一制定应急通信频率表”“医疗急救环节,部分队员对新配备的止血器材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培训”“机动投送时,与沿途地方部门的协调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评估组现场提出改进措施:由省应急救援总队牵头,制定全省跨区域应急通信标准;将医疗急救器材操作纳入日常训练,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考核;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联动机制,提前与沿途交管、卫健部门建立联络通道。“我们还设置了‘设备操作演示环节’,让各队伍的技术骨干讲解装备原理、维护保养方法,共享使用经验。” 评估组组长卿春说,通过“问题复盘+经验共享”,真正实现 “以练促学、以练促改”。
11月15日9时,随着最后一支队伍完成装备整理、向指挥部报告归建,此次跨区域联合实战演练圆满落幕。“3 天的演练,不仅提升了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更积累了跨区域救援的宝贵经验。”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省应急救援总队将构建常态化联战联训体系,推动川内各应急队伍共训共练共演,持续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铜墙铁壁”。

来源:四川省应急救援总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