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广岛街头到处都是“熟人”。
这一天,美国那架B-29轰炸机晃晃悠悠飞到广岛上空,随手往下扔了一颗原子弹。
![]()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仅过去不到八十年,如今的广岛已是拥有近12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绿树成荫的和平纪念公园里游人如织,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真相?
原子弹在高空爆炸的设计,意外成为了减轻长期污染的关键,这种空爆方式使得火球在接触地面前就充分膨胀,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随着蘑菇云上升至平流层,随后被高空急流稀释扩散。
![]()
与地面爆炸不同,空爆产生的放射性落尘要少得多,广岛原子弹中大部分的核材料在爆炸瞬间转化为能量,只有少许形成了放射性尘埃,相比之下,地面爆炸会将大量受污染的土壤和建筑物碎片卷入空中,造成更严重的局部污染。
爆炸后不久,广岛迎来了一场“天佑之雨”,随后的暴雨和台风虽然给幸存者带来了额外苦难,却意外成为了自然的清洁工,雨水将地表辐射颗粒冲入太田川,最终汇入濑户内海。
![]()
强风则持续吹散空气中残留的放射性微粒,气象记录显示,爆炸后一周内的风向恰好将大部分污染物带离市区,这种巧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辐射污染的严重程度。
战后日本政府对广岛展开了大规模清理,工程人员移除了市中心区域的表层土壤,这些土壤被密封后深埋处理,在受污染较轻的区域,他们种植了大量向日葵和油菜花。
![]()
这些植物被证实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经过数个生长周期的轮作,土壤辐射水平显著下降,新建建筑普遍采用辐射防护材料,饮用水系统也经过特殊净化处理。
切尔诺贝利事故之所以后果更为严重,根本区别在于反应堆核心持续燃烧了近十天,向大气中释放了巨量放射性物质,这就像一座不断喷发的火山。
![]()
而“小男孩”仅使用了64公斤铀-235,更重要的是,切尔诺贝利的石墨 燃烧产生了大量烟尘,这些烟尘吸附放射性颗粒后形成了更难清除的污染。
到1958年,广岛市区的辐射水平已降至安全范围,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回迁的政策,包括住房补贴、税收减免和就业保障,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城市人口已恢复至40万。
![]()
如今走在广岛街头,唯一能让人想起那段历史的,只有特意保留的原爆圆顶馆,这座城市的重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韧性,也提醒着我们和平的珍贵。
广岛核爆后人口超百万,网友评论炸锅: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原来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差别这么大!空爆让90%的放射性物质随蘑菇云升到高空稀释了,要是落地炸,广岛真可能百年荒废。”
“怪不得切尔诺贝利更严重,反应堆直接炸了,辐射物持续泄漏,这根本是两码事。”
“没想到当年的台风和暴雨还立功了!”
“自然灾害阴差阳错成了清污帮手,把辐射尘埃冲进大海,这剧情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
“自然力量只是辅助,关键还是靠后期大规模的人工治理,比如换土20厘米、种吸辐射植物这些。”
“美国在那搞了67次核试验,尤其是水下试爆,直接污染水土,岛民成了‘核试验难民’,这才叫真正的生态灾难。”
“广岛是一颗原子弹,马绍尔是持续被炸,两者性质不同,命运天差地别。”
“当年原子弹技术不成熟,铀235利用率才2%,要是换成现代核武器,广岛可能就真从地图消失了。”
“当年的‘小男孩’当量约1.5万吨TNT,而现代核弹头动辄50万吨起,破坏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移除表土、种植向日葵、全面重建基础设施,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辐射水平能在十多年内降到安全值,确实体现了高效的灾后重建能力。”
“这种重建成本巨大,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承受的。”
你觉得广岛的重建经验,对如今日本计划排放的核处理水有借鉴意义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信息来源:法治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