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是亥月的开始,标志着金气彻底隐藏,冬水之气完全显现,并开始不断增强。随着冬水的增长,隐藏中的金气也在不断消耗,为秋金生冬水,冬水耗秋金。水为冬寒,于是亥月也被称为寒月,而立冬节气就是寒气显现的开始。
![]()
寒气显现之时,人们开始准备御寒的衣服,也不忘给祖先准备一份,由此而形成了寒衣节。立冬是寒水显现的开始,十月建亥,亥月始于立冬,十月始于初一,于是十月初一就变成了给祖先送棉衣的节日,为传统的四大鬼节之一。
书云:十月朔日,纸坊剪纸五色,作男女衣,日寒衣。家家修具夜祭,呼而焚之其门,日送寒衣。此时显现的冬水之气,就是冬季气场的开始,决定着冬季的气候特点,于是立冬有雨,则冬季多水,十月初一有雨,则一冬多雨。
俗话说: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冷,一冬冷。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一冬干。立冬无雨一冬晴,没有十月初一灵。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十月初一晴,单衣过隆冬。十月初一晴,皮匠嫁婆娘。十月初一阴,伐薪娶娇妻。
![]()
其实很多谚语的由来,都是从节气中演化而来的,所以真正的气场转换,是以节气来确定的。正因为十月建亥,是冬水显现的开始,秦朝崇尚水德,就以建亥之月为岁首,也就是以立冬节气为岁首,而十月初一就变成了一年之始。
书云: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于是十月初一,就变成了祠兵之日,也就是祭拜兵主蚩尤。祠兵十月朔,皇家祭兵主,百姓祭祖先,最终演变成了一个祭祖的节日。如今在蚩尤的故乡,依然保留着“十月岁首,祭祀蚩尤”的习俗。
对于天上来说,人间即地狱,对于人间来说,地府即地狱。所以人到地下,就像现实中的监狱一样。从清明节开始,一直到七月,期间都处于封闭状态。七月建申,冬水长生,于是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晦日关地门,期间就是祖先活跃之时。
![]()
七月之后,地门关闭,上下的通道再次关闭。一直到十月初一,冬水显现之时,连接上下的通道再次打开。所以在一年之中,清明前,寒衣后,以及七月初一到晦日,连接上下的通道是打开的,此时祖先才能收到子孙送去的东西。所以:清明烧前,寒衣送后,早清明,晚寒衣。
其实所有的祭祖活动,都是阳与阴打交道,人为阳,祖先为阴,阳强则阴伤,阴强则阳伤,彼此之间总要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气场。清明是辰月的开始,火气显现的开始,阳气强旺,所以人们在清明节的早上,阳气上升的时间段,去祖先居住之地,上坟祭祖。
而寒衣节则是冬水强旺之时,阴气强旺之时,此时阳气较弱,因此人们不会去坟头祭拜,而是烧一些衣服,等待祖先来取。祖先为阴,要在一天中阴气强旺之时,才能出来,所以人们在送寒衣之时,大多选择在酉时之后,也就是黄昏或者晚上,所以早清明,晚寒衣。
![]()
明日就是十月初一寒衣节,是巳年亥月的巳日,巳年的岁气在巳位,巳亥相对,亥月就为破月,是以月建的气场撞破岁气。而亥月的巳日也是破日,是以日子的力量撞破月建,所以明日寒衣节,是破月的破日,为巳亥双破之日。
破日也被称为大耗,是气场消耗的顶点,此时的月建在亥,是冬水之气不断增长的过程,那么月建破开,则冬水增长的速度被减缓,寒气增强的力量被减弱。亥是木的长生之地,肚子里藏着木,当亥位被冲撞之后,就加快了木气出现的速度。
这种让五行加速的力量,就为驿马。亥卯未三合木,巳亥相对,于是亥卯未月的巳日,就为驿马之日。此时之驿马,冲撞了木气的三合头,加速了木气出现的速度,木出则生风,在亥月的气场之下,则有寒风出现。
![]()
明日寒衣节,岁月双破,日子大耗,驿马放风,寒风肆虐,月到朔位,就是祖先强旺的气场,也是容易损耗的力量,那就不宜打开损耗,适宜关闭收纳,静而少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