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的加沙和平决议。
该决议由美国联合卡塔尔、埃及共同起草,核心在于巩固10月10日生效的脆弱停火,并为加沙战后治理勾勒路线图,其中关键举措包括组建临时国际稳定部队及设立和平委员会作为过渡行政机构。
这一结果被美方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设性一步”,却引发地区各方的激烈分歧。
决议通过的背后,是加沙持续两年的残酷冲突与紧迫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数据显示,加沙地带目前约有190万人流离失所,部分民众被迫多次转移避难所。
尽管10月10日停火协议生效后,已有部分民众开始返回北部地区,但局部冲突仍时有发生,以军清理地道的行动与巴武装人员的零星袭击不断相互指责对方违约。
更严峻的是,停火一个多月来,以军袭击仍造成245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人道主义援助面临多重障碍,资源远不能缓解当地饥荒威胁。
决议的核心内容引发广泛争议。根据决议,国际稳定部队将在和平委员会指挥下部署,负责边境管控、推动非军事化及保障援助通道,同时监督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改革以实现对加沙的接管。
俄罗斯对此明确表达不满,指出决议虽提及巴勒斯坦自决权,但在推动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方面缺乏实质性规划,未能触及巴以冲突的结构性根源。
分歧在巴勒斯坦内部尤为尖锐。哈马斯当晚发表声明强烈拒绝决议,称其强加的“国际托管机制”企图割裂加沙与巴勒斯坦的地理联系,剥夺民族自决权。
该组织强调,国际部队若承担解除抵抗力量武装的任务,将彻底丧失中立性,沦为“占领者的帮凶”,并主张武装抵抗是受国际法保护的合法权利。
![]()
而管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则呼吁立即执行决议,瓦法社援引当局声明称,当前最迫切的是落实决议以“保护平民、推动以军完全撤离,并启动废墟重建”。
国际社会的态度同样分化。多个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此前表态愿参与稳定行动,但强调需安理会授权为前提,如今却态度谨慎——土耳其有意参与却遭以色列反对,阿联酋、约旦等则担忧缺乏安全保障。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试图淡化分歧,称决议为“20点计划”的落地提供了国际法保障,该计划已推动此前人质交换与囚犯释放的实施。
但分析人士指出,决议未解决核心争议:以色列坚持哈马斯必须彻底解除武装,哈马斯则将解除武装与以军完全撤军、建国进程挂钩,这种结构性矛盾让和平前景蒙阴影。
目前,决议授权的和平委员会与国际部队细节仍待敲定,资金支持与部署时间表尚未明确。
对加沙190万流离失所者而言,决议的价值最终将取决于执行力度——能否尽快开放援助口岸、推进重建,能否在保障以色列安全与实现巴勒斯坦合法诉求间找到平衡,仍是检验这场“历史意义”投票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