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儿童成长的“沃土”与志愿力量的“活水”,是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成都东部新区草池街道裕民社区以“裕民”志愿同行项目为载体,在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同时,聚焦儿童群体成长需求与社区志愿力量培育,通过系统化服务、专业化培育,为儿童搭建成长乐园,为社区注入自治动能,构建起“儿童受益、志愿发力、社区共赢”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多维培育,为儿童成长搭建“赋能空间”
“以前放学回家没人管,现在在社区公益学堂能学国学、练手工,还能跟着老师学安全知识,我特别喜欢来这儿!” 裕民社区10岁的小宇兴奋地说。针对社区儿童课外教育资源不均、双职工家庭看护压力大等问题,裕民社区精心打造儿童公益学堂,围绕国学传承、艺术启蒙、健康守护、安全防护四大维度,开展7场主题活动,用多元课程为儿童成长“充电赋能”。
在国学启蒙课堂上,社区通过 “DIY月饼” 亲子手工、“月光诗词飞花令” 等趣味形式,让《静夜思》《水调歌头》等经典诗词融入节日氛围,让30余组家庭在协作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让文化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艺术培育活动以 “诗配画” 创作为核心,引导儿童将抽象的诗词意境转化为生动的绘画作品,不仅提升审美创造力,更让 20 余名儿童学会用艺术表达情感;健康守护类活动聚焦儿童饮食与运动,通过“盲盒食材猜营养”“餐桌礼仪情景剧” 破解挑食难题,借助“世运会趣味竞技”激发运动热情,帮助40余名儿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安全防护课程则以 “沉浸式体验” 为特色,模拟触电、刀具误用、网络诈骗等场景,通过 “安全小侦探” 闯关游戏,让 50 余名儿童掌握居家安全、网络防护等实用技能,为成长筑牢 “安全防线”。
![]()
志愿孵化,激活社区自治“内生动力”
“从报名成为志愿者,到参与培训、服务社区,我不仅学会了沟通技巧,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觉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了!” 社区志愿者刘阿姨的话,道出了裕民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心声。为破解社区志愿服务力量薄弱、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社区以 “招募 - 组建 - 培训 - 服务” 为闭环,开展志愿服务培育活动,打造本土化、专业化的公益力量。
在志愿者招募阶段,社区创新设置 “服务心愿墙” 与 “志愿初体验” 互动场景,通过提前调研收集 20 余条居民服务需求,让居民直观感受志愿服务价值,最终吸引 30 余名居民报名加入;队伍组建过程中,社区根据志愿者特长与兴趣,划分 “助老护幼组”“环境维护组”“活动执行组” 等功能小组,明确服务边界与协作规则,并通过 “团队信任挑战赛” 等破冰活动,快速提升团队凝聚力;针对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社区开展专业化培训,邀请社工、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围绕沟通技巧、应急处理、心理疏导等内容授课,累计培训志愿者 60 余人次,发放《志愿服务指南》40 余本;在服务实践环节,志愿者队伍聚焦社区重点需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独居老人探访、儿童活动协助等服务,累计服务居民 200 余人次,形成 “居民服务居民” 的互助氛围。
![]()
更值得关注的是,社区同步编制《社区志愿服务标准化制度》,从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到服务流程、激励机制,形成全链条规范体系。制度中明确的 “志愿服务积分兑换” 机制,将志愿者服务时长转化为生活用品、文化体验等权益,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从 “短期活动” 向 “长效机制” 转型。
从儿童的欢声笑语到志愿者的忙碌身影,裕民社区以多元服务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绘就了一幅 “儿童健康成长、志愿活力迸发、社区和谐温暖” 的治理画卷。下一步,社区将继续优化儿童服务内容,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推动儿童培育与志愿力量深度融合,让每一位社区成员都能在共建共享中收获幸福,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温暖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