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秋假
说到处“长满了娃”不夸张
孩子们像脱了缰的“神兽”
或在红叶秋林间奔跑跳跃
或在文博殿堂中驻足聆听
旅游淡季变旺季
课堂外处处是课堂
![]()
△秋假期间,宜宾各大景区和文化场馆化身为“开放式课堂”,将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转化为沉浸式研学产品。
![]()
△泸县梁才学校开展“秋韵三日”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龙湖湿地公园,开启集自然探索、环保实践与科学记录于一体的研学之旅。
好个秋假
羡慕坏了也愁坏了一些大人
出游热连着争议热
不妨在争议中
回看春秋假
总结亮点与经验
△11月17日《四川教育新闻》:秋假不是“额外的休息” 是给成长“留白”的智慧。
放假会否影响孩子学习?
一些反对声源于“鸡娃”家长。他们有的担心影响学习进度;有的担心自己娃娃耍,人家娃娃学,中高考是试金石,耍的娃娃会吃亏;有的则认为,假期已经很多,何必再多出“春秋假”?
其实,“学”与“放”并不冲突。假期,也可成为孩子培养自主学习、养成自律习惯的好时机。看似“放手式”的管理,却让孩子在假期中自由探索,用“快乐记忆锚点”,激发内生动力。这种“放”带来的自由,不是脱轨,而是在张弛有度里,提升自我。
![]()
△巴州区四小学生参观科技馆,开启丰富多彩的校外学习之旅。
![]()
△在遂宁市蓬溪县蓬南镇,孩子们亲近自然,展示自己制作的树叶贴画作品。
教育也需“留白”,成长才能自由呼吸。学会“留白”,给孩子留出偶然翻开一本书、触摸一次大自然的微光时刻,也是在助力他们汲取全面成长的养分。从全球看,春秋假并非“中国特色”:英国学生常在春假期间去荷兰看郁金香花海,去法国乡野踏青;德国的秋假,也称“马铃薯假”,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这些短暂的“留白”,不仅没有造成学业的中断,还丰富了教育的维度。
![]()
△11月12日,绵阳市游仙区的小朋友参加研学,用红薯藤学习编手工。
![]()
△泸州市城北小学的孩子们跟着长辈走进田间挖红薯、种蔬菜、收割再生稻,在弯腰劳作中体会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春秋假补上的,更是生命教育与自然观察的必修课。如果只有零散的周末与寒暑假,儿童成长中的春秋体验很可能是缺位的。暮春时节,看春花绽放;金秋之际,赴红叶之约。在万物循律而长的自然图景中,春秋假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聆听、去感知。和自然靠近,在广阔天地学习,如此,可以收获更为完整的人生体验,建立起更广袤丰饶的生命观与自然观。
![]()
△爬山、溯溪、探险……孩子们在秋光中奔跑,用感官记录季节的变换。
![]()
△古蔺县蔺阳中学组织学生前往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1949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地开展研学旅行,沉浸式参与红色教育、科技赋能、趣味探险等活动。
“神兽”放假,谁来陪娃?
一部分支持放假、自己却没假的双职工家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春秋假,惊吓多于惊喜。
娃娃有假家长没假,难言陪伴。春秋假突如其来,许多双职工家长却已经没有年假、也不好请假了,实在没办法陪伴孩子。让假有所得,不仅家长要管理休假时间,假期制定者也需要思考。目前,成都市教育局赋予学校特定时间自行调休的权限,建议各学校尽早确定具体时间,让双职工家长能更从容地提前安排假期。
![]()
△泸县二中附属幼儿园联合朝阳社区开展了一场趣味十足的秋假亲子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也让家长们在陪伴中感受到亲子互动的温暖。
旅行“特种兵”接着工作“特种兵”,难言休息。秋假近岁末,各种工作量相对集中。当经历了拥堵、排队等等一系列“假期综合征”归来,还要面对调休期间堆积下来的工作,这成为家长陪孩子休春秋假的隐性负担。所以,要补的可能不仅是“假”,更是职工的权益,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更是职场人搬不完的“砖”。
![]()
△崇文实验小学家校社联动,秋假期间为居家的孩子提供温暖的场所,解决了留守儿童和双职工家庭不能照看孩子的难题。
![]()
△秋假期间,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学生到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参观学习。
旅途如何不变囧途?
部分家长和老板battle成功,奔赴说走就走的旅程。然而,有人在放假,有人在渡劫,堵在路途中的有之,被涨价狠宰的有之,想自驾游却发现限行的有之。当然,一番吐槽后,当美景徐徐展开,当孩子喜笑颜开,疲惫的父母依然评价:挺好的。
![]()
△在江安县钱江实验学校,校园里活力涌动,孩子们正在体验着实践课程。
挺好,但还可以更好。“神兽”出动,该应战的绝不仅是父母,也不仅仅是忙着赚钱的从业者,至少,从交通部门到市场管理部门都不妨闻风而动,灵活调整一些规定,回应大众期待。今年秋假期间,成都铁路部门增开和重联列车共计80余列,未来,还呼唤更多“组合拳”。
![]()
△11月12日,江安县钱江实验学校组织300多名学生,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镇开展“承红色基因·展少年担当”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红色主题教育,感受了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之旅。
其实春秋假的目的不在于远行,而在于走出课堂,去体验、去陪伴。家长花了钱,娃没休息好,人人“打挤”、人人疲惫,这和不少家长认为“假期等于远行”的误区息息相关。身边亦有宝藏地。倒不如就带着孩子们,去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晒晒太阳,去楼下运动场打场球,去图书馆看看书。陪伴的质量,不在于旅行的奢华度;高质量的休息,更不在于感官的刺激,而在于内心的平静。
![]()
△秋假期间,江安县心苗幼儿园将动手实践与趣味体验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美食制作、超市购物体验中收获快乐。
![]()
△家长与孩子在恩阳科普大视界球幕影院共同体验科普视听。
秋假期间
研学游市场火爆
此次秋假期间,全国各地的景区、科技馆、博物馆里,随处可见四川中小学生的身影,研学游成了孩子们的首选,多个景区、场馆针对“秋假”实施免票政策。
围绕“古蜀文明探源”“生态天府漫步”“红色基因传承”“科学探索体验”等主题,省级层面规划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三星堆—金沙”古蜀文化寻踪、“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湿地”生态科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邓小平故里—建川博物馆”红色足迹追寻、“绵阳科技城—四川科技馆”科学探索之旅等多条精品研学线路。各地也结合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推出系列活动项目,如乐山推出“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研学,巴中推出“光雾山—诺水河”生态科普探究等。
托管解决“看护难”
10万名学生参加校内托管
秋假期间,在掀起研学热的同时,针对部分家庭“出行难、看护难”现实问题,四川同步优化“校内+校外”托管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数据显示,春秋假首轮放假期间,全省11个市(州)10万名学生参加校内托管服务。
除中小学组织托管外,高校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在校内为孩子带来研学体验。11月12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工会就为15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杏林探秘之旅,带着孩子们走进学校的中医药博物馆、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园,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和生命科学的独特魅力。
作为省妇联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窗口和阵地,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的托管班更是秋假孩子们的“宝藏去处”。这里的活动按年龄段量身定制:一楼蒙太奇体验区,孩子们用彩色卡纸、羽毛创作秋日主题立体画;二楼阅读角,老师带着大家阅读绘本,开展分享会;下午的音乐律动、体能训练、电影赏析等更是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本文来源:四川教育发布综合自天府新视界、川观新闻、成都东部新区教育卫健发布、多彩江安、宜宾发布、四川省教育融媒体联盟各成员单位【声明:“四川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提供内容参考。若有来源标注不当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