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清脆的笛声穿透公园的竹林。
明亮的唢呐与孩子的笑声形成交响。
专业舞蹈演员与爱好者在艳阳下共舞。
驰骋国际赛场的杂技演员与市民一起抖空竹。
北京的公园里“藏”着一批“文艺国家队”,他们各自为战,却又不约而同,主动从殿堂走向人群,不仅亮出“绝活儿”,还虚心倾听观众的建议与需求。一幅幅艺术与生活交融的生动图景日常上演,艺术家与观众双向奔赴。
公园里的艺术家成“网红”
近日,一位学院派专业演奏家在紫竹院公园演出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视频里的长发飘飘的漂亮姑娘身着便装,在里三层外三层观众的热情簇拥下,吹奏出一段段熟悉的旋律——《扬鞭催马运粮忙》《我爱你,中国》……伴随着阵阵掌声的,是大爷大妈们由衷的夸赞:“她一点艺人的架子都没有,真正走进了老百姓心里的大舞台。”“我们管她叫人民艺术家。”
她就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竹笛、排箫演奏家孙楚泊。
今年“十一”期间,孙楚泊为了拍摄素材第一次前往公园演出。听说紫竹院公园既有文艺氛围,她背上乐器包直奔公园里水房附近的小竹林。“本来我还有点社恐,但吹了几首曲子,身边就围满了观众。”孙楚泊回忆,自来熟的北京人会在一曲终了高呼一声“真好”,也会积极走上前说,“吹个《女儿情》吧。”扑面而来的热情,让最初的忐忑烟消云散,孙楚泊不仅吹自己拿手的曲目,也接受“点歌”,若被点到自己不熟的曲子,她便认真回应:“这首歌我还没学习到位,等我回去练好了,再来给您交作业!”
![]()
孙楚泊在天桥市民广场上演露天演出。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近两个月来,孙楚泊先后前往莲花池公园、天坛公园与民间音乐爱好者合作演出,也受邀亮相天桥市民广场的露天音乐演出,共上演十六七场户外演出。市民和网友称赞她是“公园里的国家队”。孙楚泊坦言,“我在来紫竹院的时候,真没想过自己是什么‘国家队’,就是想和大家一起玩音乐。”这番公园之行,恰是艺术回归街头巷尾的生动注脚,谱写着艺术为民的真挚情怀。
在北京,孙楚泊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专业艺术家走出音乐厅,走出专业院校的校门,将舞台搬到人民中间。在莲花池公园里举办演唱会的歌唱家魏广德,被亲切地称为“公园男高音”;在紫竹院,网名为“兔瑞克”的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生娜孜·地里木拉提,也因与舞蹈爱好者“斗舞”而走红。
“我是学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我们老师经常说,民族民间舞的根就在民间。”娜孜说,那时她还没毕业,受紫竹院新疆舞团团长邀请前去跳舞,“跳了几支后,舞蹈队的叔叔阿姨排着队和我斗舞,他们身上的热情一下就感染了我。”目前正在京外排练演出的娜孜,回忆那段时光,语气中仍满是兴奋,“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和他们在公园里一起跳舞,非常快乐!”
演奏家与观众“双向奔赴”
公园里,艺术与市民温馨的“无缝衔接”不仅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也映照艺术家的真诚与温度。
![]()
北京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王向阳在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上演演出。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 常一鸣摄
11月15日,西城区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里的景象同样动人。暖阳下,北京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王向阳用《百鸟朝凤》里酷似鸟鸣的吹奏,率先吸引了健身区中做游戏的小朋友们。渐渐地,公园里锻炼的市民、推着婴儿车的家长,以及附近等车的行人都循声而来。
看到一张张小朋友的笑脸,王向阳吹起“白龙马,蹄朝西”的旋律。不到5岁的小朋友彤彤兴奋得手舞足蹈,从草地上小心翼翼地拾起一朵红色小花,走到王向阳面前递上前去,嘴里说着,“我想听《生日快乐歌》。”王向阳一边点头致谢,一边吹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如愿以偿的彤彤既高兴又害羞,绕着王向阳开心地跑了好几圈。
![]()
小朋友为王向阳送上“小红花”。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 常一鸣摄
这一演出场地的发现,源于北京民族乐团演出运营和文化活动部副主任、二胡演奏家于海音的一次“遛娃”经历。去年,她发现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人气旺、艺术氛围浓厚,很适合上演小型演出。她的想法得到了乐团团长武旭海的支持,去年年末以来,北京民族乐团与广阳书院合作,在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广阳书院大树广场等地为市民免费演奏50余场。每逢节假日或传统节气,悠扬的民乐便会在这里准时响起。
“老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这里的老百姓对文化有需求,我们就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武旭海说,“艺术最大的价值就是要走到人民当中去,老百姓喜欢,艺术家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送文化”,也“取真经”
艺术的根系深扎于人民的沃土,这场“双向奔赴”不仅仅是艺术家单方面的“送文化”,更包含着谦逊的“取真经”。
中国杂技团一队副队长李丽平对此体会尤深。2017年前后,她第一次带着空竹去中山公园在市民中间演出。此前她就听说这里藏着许多抖空竹的民间高手,“到了一看,大爷们玩得比我们都好!”李丽平连呼几声“比不过”,“我们走的是专业路线,偏重技术,但他们花样繁多,空竹在身上绕来绕去,创意十足。”
李丽平虚心向大爷们请教,得到了对方热情又自豪地回应,“来,我们教你!”大爷们教得起劲儿,李丽平也学得开心。最好的互动莫过于此——李丽平感到收获满满,“我们创作作品需要创新,向大爷们学习借鉴表演方式,可以为艺术创作注入活力。”而当得知李丽平来自中国杂技团,公园里的大爷也由衷感叹,“‘国家队’就是不一样!”空竹大爷不仅拍下视频,发在自己家族群里“炫耀”一番,后来再相遇,他们还会用洪亮的嗓音远远打招呼,“‘国家队’来啦!”
从孙楚泊的笛声,到“兔瑞克”的热情舞步,从北京民族乐团在城市森林公园的演出,到李丽平与公园大爷的空竹切磋……当公园变成没有围墙的剧场,目光所聚之处就是最好的舞台,艺术滋润着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掌声和期待也浇灌着艺术之树。在北京这片的文化沃土上,新大众文艺之花热烈盛开,让每个人都成为文艺的创作者,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蓬勃不息的文化活力。
北京公园里的文艺国家队,你遇到过吗?快来告诉我们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