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日经225指数依然在五万点一线反复刷新历史纪录。日本政府刻意把这轮股市狂飙包装成“走出失落三十年”的象征。然而,当市场对所谓“奇迹”充满喧哗时,主流投行却在冷静拆解这场涨幅背后的脆弱现实。
多家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都在强调:这轮日经指数的上涨,明显带有“非盈利驱动”和“政策堆叠效应”的特征,企业利润并未出现与股价同步的跃升。东京证券交易所近年来频繁向市净率偏低的公司施压,要求拿出“提升资本效率”的具体方案,实质上促使企业靠大量回购股票来托高市值,却并没有同步推进技术升级和产能改善。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依然维持长达十多年的超宽松政策,在ETF市场中充当最大买家,央行持仓规模已远超一般央行干预上限。这意味着部分蓝筹股的上涨,更多源自政策力量,而非市场判断。
股价狂飙,却没有产业创新与消费结构改善作为支撑,再加上日元长期贬值形成的外资套利效应,本轮涨幅更像是一层被精心喷漆的亮面涂装,遮住了内部空洞、脆弱、破损的基底。
至此,权威机构给出的判断十分统一:日本正在用股市营造“繁荣幻象”,而泡沫规模正在逼近临界点。
![]()
虚火之下,日本财政与通胀全面失控
如果说股市是日本对外营造信心的工具,那么通胀与财政则暴露了其国内真实困境。
日本目前遭遇的是典型“输入型通胀叠加工资停滞”的剪刀差困局。过去两年里,CPI 长期徘徊在 2%–3% 区间,多数时间高于日本央行所谓的“稳定目标”,但名义工资增速长期落后于物价涨幅。按官方统计,实际工资曾连续21个月下滑,家庭实际收入被持续压缩,创下本世纪罕见的跌势。
这一“物价快跑、工资慢走”的组合,意味着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被系统性压缩。商超与零售业最新数据显示,食品与生活必需品的销量出现长期萎缩,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被迫收窄至“保命式消费”。
在消费下行的同时,日本财政问题正变得愈发棘手。2025财年的国债发行规模继续攀升,新增债务占比已接近历史高位。更严重的是:一旦通胀进一步走高,日本央行被迫改变利率政策,财政压力会以倍数方式放大——因为日本是全球杠杆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也就是说,一旦日本央行从宽松转向收紧,就意味着财政链条将面临直接拉断的风险。
然而日本政府仍在坚持以财政刺激方式向股市输血,并以“经济正在好转”为政治话术为修宪、扩军、地区介入创造舆论条件。虚火被推升,而内部矛盾却没有得到实质解决。
能源与外贸:两大脆弱环节遭市场反制
日本经济的真实脆弱性,并不在股市,而在能源与外贸。
首先,日本能源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LNG和原油。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加剧,日本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而日元贬值进一步放大了这一冲击。能源成本的上涨,使通胀不仅难以压制,反而进一步被推高。
其次,日本已经连续多年在贸易上难以重回稳定顺差,逆差规模仍处在历史高位附近。制造业虽保持一定竞争力,但高端产业链的核心利润被外移,传统优势行业面临成本上升与替代竞争加剧两重压力。数十年来日本赖以维持国际地位的“贸易顺差神话”,正在消解。
更关键的是,在美日不断强化军事同盟、扩大地区介入的背景下,市场开始对日本未来汇率、财政、贸易结构产生负面预期,形成资本外流压力。大量对冲基金近期重新押注日元贬值,强化了日本经济的下行趋势。
国际资本的判断往往比政治宣传更准确:日本经济的脆弱性正在通过市场反向验证。
日本“战略自嗨”的根源
2025年以来,日本对外政策出现明显激进化。无论是台海议题上不断挑衅,还是在东亚、南太地区频繁配合美方行动,日本行为的外在姿态显得格外强硬。
表面上,日本似乎在对外展现“强势回归”。但从经济层面拆解会发现,这类行为更像是在国内经济矛盾、政治压力持续累积下的一种“外向型自嗨”。
日本执政当局试图用股市上涨掩盖财政恶化与民生困境,用军事议程转移社会对经济停滞的关注,用外部敌意来制造内部凝聚力。这种策略在日本历史上并不陌生,但在当下,却显得尤其危险——因为日本已不具备支撑大规模外扩或长期博弈的经济基础。
主流金融机构的判断十分一致:当前日本的经济信心构建本质上是一种“虚高式外扩”,其底层动力来自国内困局,而非真正实力。
换句话说,日本的强硬来自脆弱,而不是力量。
破局与反制
在日本同时面临通胀失控、贸易恶化、财政透支与股市泡沫的背景下,中方拥有完全合法、充分正当的政策与市场手段,引导其虚火冷却,让虚假繁荣回归现实。
第一,扩大关键技术领域的进口替代
在半导体材料、精密化工、设备制造等领域进一步提升自主化,将直接压缩日本的高利润出口空间。随着中方供应链能力持续强化,日本在相关环节的溢价能力将不断削弱。
第二,加强在第三方市场的竞争
日本汽车产业依赖第三方市场利润维持全球定位。在东南亚、中东、拉美提升中国产品占比,将形成长期且不可逆的挤压效应。
第三,通过能源定价权对日本通胀形成“外部压力”
一旦能源价格出现阶段性上升,日本通胀会迅速突破其政策上限,日央行被迫结束宽松政策,股市泡沫随即进入破裂倒计时。
第四,在贸易和供应链上实施“有节奏的再配置”
通过进口替代、订单分流、供应链重组等方式,让日本外贸结构承受长期压力,使其战略冒进行为缺乏经济基础。
这些路径都属于市场化与政策化的正当手段,并不涉及任何非正常行为,却拥有高度精准的调节能力。其本质在于:让日本为自己的对外冒进行为付出真实成本。
2025年日本股市的狂飙,既不是经济复苏的信号,也不是产业复兴的开始,而是一次被政策、汇率、外资短期力量共同推高的脆弱泡沫。日本试图用这层泡沫构建“走出衰退”的叙事,并用军事冒进强化政治能量,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经济内部的根本矛盾。
当通胀、能源、贸易、财政四重压力同时袭来,日本的所谓“强势”最终只会暴露其真实的脆弱。
泡沫总会破裂,虚火终将熄灭;关键在于,谁会推动这一切回到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