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暖心饭”的烟火气如何长燃不熄?面对运营压力,一批社区食堂“各显神通”:机器人掌勺、中央厨房配送、线上卖盲盒……它们通过“自我造血”,探索从“活下去”到“活得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智能降本
引入两台炒菜机器人
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这片历经城市更新的老社区里,2023年开办的社区食堂已成为服务居民的重要一环。这处500多平方米的空间由政府出资完成建设装修,并引入嘉华投资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2024年,该食堂被评为重庆市百家示范老年食堂之一。
“客人涵盖老、中、青、外地游客,日均服务超1200人次。”该食堂运营负责人李恒提到,自助餐区每餐提供24个菜,银耳汤、水果沙拉免费供应,普通顾客仅需18元就能享用。该食堂另实行阶梯式补贴:社区居民每餐优惠2元;九龙坡区60岁以上老人每餐优惠3元;特困老年人每餐优惠8元;80岁以上失能、失独老人每日可免费领取12元爱心晚餐。
![]()
民主村社区食堂用机器人炒菜
“截至2024年底,食堂累计为老年人让利16万元。”李恒认为,这并非小数目,作为运营方压力不小。为了持续为社区居民提供实惠优质的餐食,食堂选择了一条智慧探索之路——引入两台炒菜机器人。
“它们是我们可靠的‘智能厨师’,能有效替代月薪上万的厨师——10到15分钟就能炒制8至10斤菜品,能稳定烹饪500多种菜式。”李恒介绍,通过人机协作与引入净菜供应链等现代化管理方式,食堂有效优化了运营结构。目前,食堂在微利模式下持续运营,每月利润约5000元。
眼下,该食堂正尝试引入西餐、甜品等特色档口,希望能为食堂经营带来新的生机。
中央厨房
破解自建食堂投入高的困境
每天上午11点,送餐车都会准时抵达两江新区龙山街道冉家坝社区老年食堂。热气腾腾的餐食,日复一日温暖着前来就餐的老人们。
据龙山街道老年食堂站点主管赖雨涵介绍,该街道采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模式,由和光颐养龙山颐享家(辖区内的大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作为集中供餐点,统一制作营养餐食后配送至冉家坝、盘溪河、旗龙路、余松路、龙脊中心五个社区食堂。此模式精准契合区域特点,有效破解了单个社区自建食堂“投入高、难持续”的困境,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助餐服务新路径。
食堂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实行阶梯定价:老年人与儿童每餐10元,普通居民每餐12元。冉家坝社区老年食堂,便是在此模式下,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
记者观察到,除基础套餐外,该食堂现推出了单价1元至1.5元的手工面点,以及清蒸鲈鱼、糖醋排骨等特色菜品,支持提前预订。
未来,这里还计划推出小碗菜、炖汤盅和家宴团餐等服务,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餐饮需求。
接入小程序
对“外卖族”推出盲盒套餐
熊冬琼来自忠县,10月底带老人来中心城区看病,偶然经过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石油路社区食堂。一打听,4荤4素1汤不限量畅吃,标价17.9元。为此,熊冬琼连续7天光顾了这里。
![]()
石油路社区食堂对外卖小哥等人群也有优惠
食堂对外卖小哥、60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人尤其照顾,推出12元、14.9元和晚餐低至9.9元的专属爱心价格。
该食堂自去年10月开业,其间,一些餐馆老板去取经,都摇摇头说“这种模式赚不到大钱”。对于同行的不看好,该食堂负责人张涛坦言该模式利润微薄,但他强调:“食堂具备可持续经营的条件。”
在这个社区食堂里,街道与企业共同在发力。场地,由街道提供,重庆牧有货公司投入350余万元,将闲置房屋改造成集助餐、康养、生鲜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食材,依托重庆牧有货公司自有的绿色供应链,每日新鲜配送;销路,一方面通过街道引介,将用餐信息接入“智慧石油路”微信公众号中的“幸福宝”小程序,推荐社区居民线上预订,另一方面,积极与外卖平台深度合作,相继对“外卖族”推出多项盲盒套餐。
石油路街道民政服务工作人员钱女士告诉记者,街道大力支持社区食堂的运营,为其争取到电、气执行养老机构用价优惠等政策补贴。另在食堂备案后,每季度可根据运营情况申领运营补贴,备案一年后则可以申领建设补贴。
怀旧风装修
“圈粉”喜爱打卡的年轻人
近来,一些年轻人发现了一个小众的“网感地”——两江新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食堂。该食堂不仅设在一棵历经七八十年风雨的黄葛树下,周边还承载着重钢第三钢铁厂的老厂记忆。
![]()
黄葛树下的大兴社区食堂
“我和父母都是‘三钢人’,对这里有深厚感情。”该食堂负责人王利是“65后”,2019年,凭借十余年餐饮经验,回到此地创办“和味楼”。因此,当社区寻求合作共建食堂时,她欣然应允。
2023年8月,街道与社区投入资源,将原本的欧式风格场地改造为怀旧风格场地,正好呼应了王利和老居民们心中的老厂情怀。同年10月,大兴社区食堂开始试运营。“五荤五素,13元随便吃。”大兴社区工作人员周文青介绍,60岁以上老人只需在社区完成登记,即可享受这项专属优惠。截至目前,已有超4000位老人办理登记。
![]()
许多年轻人也来民主村社区食堂就餐
“只要还有老人没吃,灶火就不能停。”王利坦诚地说,食堂现制现炒,每餐利润仅几毛钱,却需承担每年近万元租金、6名员工薪酬及商用水电气成本。为维持运转,她尝试“多条腿走路”:开设抖音账号推广团购,用年轻人套餐(五荤五素20元)和宴席餐收入补贴老人餐。
“既然年轻人喜欢这里独特的氛围,我们就把怀旧风格做透。”王利坚信,会有人为此买单。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王薇记者李琅张春莲唐晨/文蹇汶佑/摄实习生赵欣怡王一钧李晓蕊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