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的校园招聘季,格外热闹。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上演着“人才争夺战”,一边是用人单位拿出丰厚岗位、开出高薪诚意;另一边是毕业生带着简历、作品集、自信满满地奔赴心仪的企业。随着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加速融合,越来越多企业的招聘重点从“文凭”转向“能力”,谁能快速上手、谁更懂实践,成为用人市场的新标尺。可以说,大学的就业现场,正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核赛场”。
![]()
而在刚刚落幕的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秋季双选会上,这个“硬核赛场”迎来了高光时刻。国内汽车行业领军企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向学院30名毕业生发出录用通知书,专业涵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领域。对奇瑞而言,这是一次集中招揽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战略合作;对学院而言,则是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好验证。
奇瑞汽车的选择并非偶然。近年来,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而学院在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中紧贴产业前沿,持续强化学生的工程创新与项目实践能力。例如,在智能制造专业中,学生在大三阶段便可进入校内实训中心,参与真实生产线的智能控制与运维项目,毕业前普遍已具备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提前实战”的培养方式,让毕业生无缝衔接企业需求,也让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一眼相中。
![]()
此次双选会规模也可谓亮眼。据学校发布的数据,本次活动共邀请95家优质单位入校,提供350余个职位类别、7300余个岗位。岗位涵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精准匹配学院的学科布局和学生就业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用人单位进行了专属宣讲会和现场面试,让供需双方实现“面对面直通”。不少学生在现场完成初面,甚至当场收到意向书——这不仅说明学生能力被认可,更反映了学院在培养与企业需求间的“同频共振”。
就业不是终点,而是教育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只有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在这一理念背后,是学院多年来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道路上的持续探索。从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湖北兴发共建合作,到与奇瑞汽车、长飞光纤等头部企业签约合作,学院不断拓宽校企合作边界。
不仅如此,学院还在双选会现场推出“简历门诊”——由资深职业指导教师组成的咨询团队,为毕业生提供简历修改、职业规划及面试技巧一对一指导。这一举措被现场学生称为“最贴心的就业辅导”。在AI招聘、视频面试等新型招聘形式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精准展示个人能力、避免“千篇一律”的求职简历,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新课题。而学院的这种细致化服务,正是教育现代化理念的生动体现。
![]()
从校企合作到就业服务,从产业导向到人才培养,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故事,不只是“30人入职奇瑞”的一次成功,更是其长期深耕应用型教育的缩影。有人说,好的大学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学会考试”,而是让他们有能力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而从这场双选会的成果看,学院显然正在把这样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时代制造业、数字经济浪潮中的中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