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郑州 #城市 #生活 #设计
第1031篇,个人原创,深度分析文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希望人们“住有所居,居有所暖”的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
而现代人民主要生活在城市之中,那么城市生活的安全性,自然关系到人民的身家性命,让人不得不重视。
城市生活运行过程之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过程之中,城市本身受到外部人为致灾和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也相当于城市自身对各种安全风险的防御抵抗能力。
这种可能性和敏感性,以及抵抗能力,涉及外在人为致灾和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程度,涉及城市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防御能力。
![]()
城市抵抗防御能力的缺失,则是城市本身的人民,越是容易受到伤害。市民受到伤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设计缺陷加上层层分包和转包
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者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风险,考虑不足或者相关安全保障的经济投入不足,导致安全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管控。
那么,后期的事故伤害,就是必然结果,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这些设计缺陷和分包转包的情况,致使工程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者监督管控不到位的问题。
比如产生相关设施设备缺乏,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导致救援困难等等问题。
再加上,城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如果频繁分包和转包,就给监督管理造成极大困难,导致相关人员对项目建设的安全性,缺乏有效监督。
特别是,部分违章建筑,让应急管理、消防大队、城乡建设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应急救援和基本生存能力保障等相关功能。
![]()
这是因为,常规消防云梯,难以满足这些违章建筑或者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这种无法满足的缺位,就给城市居民的安全蒙上了阴影,给城市安全保障的脆弱程度上,多加了一把利刃。
同时,政府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加上民众监督的力量有没有被有效动员,致使相关工程的建设监督,在事实上,是处于真空状态。
这种监督缺位,必然为城市安全的脆弱性留下隐患,最终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惨痛结果。
二、市民缺少常态应急演练机制
市民在遇到突发情况之时,普遍自救意识不强,自救能力偏弱,或者周围环境没有让个人实施自救的条件,或者市民寄希望于其他人来救自己。
遗憾的是,无法完成自救的人,命运被他人掌握,结局难料,更多的是遗憾!我们要明白,“自救绝对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
![]()
突发情况时,个人首先要想到依靠自己,正确科学合理地开展自救,才能抓住宝贵的生存时间,避免落下遗憾。
比如,郑州暴雨水灾造成的惨烈结果,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互救和应急疏散能力不足。
市民应急自救的意识缺乏,必然导致市民自身参与商业保险的意识不强。
最终,各种各样的火灾或者水灾,给市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方面的巨额损失。这些损失之中,仅仅小部分是由政府买单,因为没有商业保险,导致社会主体、相关市场功能的承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居民也丧失了一个挽回意外损失的机会。
由此可见,城市生活的安全性,需要个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想看更多喜欢的文章,请加关注,谢谢。笔芯!笔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