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陈妤颉,如今大家想到的是那个在百米赛道上跑出11秒10的“闪电少女”,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亚洲青年纪录保持者,最早的运动启蒙竟不是短跑,而是跆拳道和网球。她的逐梦之路,藏着一段从“跨界”到“专注”的有趣成长。
![]()
小时候的陈妤颉,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父母虽是短跑运动员,却没急着把她往田径场推,反而让她凭兴趣尝试不同运动。7岁时,她被跆拳道的“帅气”吸引,穿上道服、系上腰带,跟着教练练踢腿、扎马步。那时的训练不轻松,压腿时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也没喊过停。“练跆拳道要快、准、狠,反应慢一点就会被‘击中’。”后来陈妤颉回忆,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早早练出了敏锐的反应力和爆发力——而这,恰恰成了她日后短跑起跑的“隐藏优势”。
练了两年跆拳道,陈妤颉又迷上了网球。握着球拍在球场上奔跑、挥拍,追逐飞来的网球,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挑战。网球需要精准的身体协调性,还要在快速移动中判断球路,这让她的脚步灵活性和节奏感悄悄变强。有时打完一场球,汗水能把运动服浸透,她却笑着说“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父母看她喜欢,也全力支持,只是偶尔会开玩笑:“你这一会儿踢腿一会儿挥拍,到底想往哪条路走啊?”
真正与短跑“结缘”,是在小学五年级。学校举办运动会,体育老师看她跑得又快又稳,便拉她参加百米比赛。没想到,第一次站上田径跑道的陈妤颉,竟轻松拿了第一名。赛后,区田径队的教练找到她,认真地说:“你这速度是块练短跑的好料子,要不要试试?”
一开始,陈妤颉还有些犹豫——跆拳道的热血、网球的灵活,她都舍不得。可当她第一次在专业田径场感受到“风从耳边过”的速度,听着教练讲解起跑、摆臂的技巧,她忽然觉得:“就是这个了!”
从那以后,她把精力都投入到短跑中。过去练跆拳道打下的爆发力,让她起跑反应比同龄人快半拍;练网球练出的协调性,让她跑步时步频更稳、动作更流畅。这些“跨界”积累的能力,成了她短跑路上的“加分项”。
如今再看陈妤颉在赛道上的身影,那些早年在跆拳道馆、网球场洒下的汗水,早已悄悄转化成她前进的力量。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每一段看似“不相关”的尝试,都可能成为未来的伏笔。而那个曾经在不同运动间探索的小女孩,终究在百米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