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小熊眼睛里有亮晶晶的东西!” 广西贺州梁女士孩子的一句无心之言,揭开了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隐私陷阱。11 月 3 日,她花数十元网购的 20 只装儿童玩偶套装里,竟有一只小熊的眼球内暗藏疑似微型摄像头 —— 直径约 0.5 厘米的黑色装置嵌在眼眶里,透着明显的镜头反光,周围还连着细小的金属线路。这个本应陪伴孩子的毛绒玩具,瞬间变成了潜伏在家庭里的 “偷窥者”,让全网家长直呼 “细思极恐”。
![]()
事件的发展更让人愤怒。梁女士发现异常后立刻联系商家,对方却轻描淡写甩锅 “混搭发货失误,员工没仔细检查”,甚至坦然承认 “店里确实有带摄像头的玩偶款式”。这种既不道歉、也不解释为何特殊款式会混入普通儿童玩具订单的态度,哪里像是 “失误”,分明是对消费者隐私的公然漠视。试想一下,这个玩偶若没被孩子及时发现,可能会被抱进卧室、放在儿童房,家庭成员的日常起居、孩子的成长点滴,都可能被悄无声息地拍摄记录,甚至通过无线传输流向不明服务器。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并非孤例。近年来,“玩具藏偷拍设备” 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人在套圈获得的小熊里发现内置摄像头,有人拆开同事赠送的玩偶找到暗藏的拍摄装置,还有人在毛绒玩具的纽扣里发现录音模块。这些伪装成儿童用品的 “隐私炸弹”,凭借极强的隐蔽性,成为家庭隐私泄露的 “隐形杀手”。尤其此次涉事玩偶的电商页面显示已售出超 10 万件,消费者多为年轻家长和活动策划公司,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带有偷拍设备的玩偶流落在外,潜伏在多少个家庭的角落。
![]()
面对舆论质疑,涉事平台虽迅速下架了商家的所有商品,但这种 “事后补救” 难以平息众怒。网友们纷纷追问:带摄像头的玩偶属于涉及隐私的特殊商品,平台上架时为何不审核资质?为何允许商家将偷拍设备伪装成普通玩具售卖?已购买过该商品的消费者该如何排查风险?这些关键问题,平台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答复。显然,平台的审核机制存在巨大漏洞,所谓的 “全链路监管” 在利益面前形同虚设,才让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把儿童玩具变成了非法偷拍的工具。
![]()
从法律层面来说,商家的行为早已不是 “失误” 那么简单。律师明确指出,未经消费者知情同意,就将带有摄像头的商品流入家庭,即便未实际拍摄,也已构成对隐私权的潜在侵犯;若已拍摄到家庭画面,则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者还涉嫌刑事犯罪。而平台作为交易中介,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不能只在事发后下架商品了事,更应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对涉及摄像头、录音等功能的商品要求提供合规证明,明确标注功能用途,从源头堵住漏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