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产家居审美代名词,正是这个家装巨头掀起了国内家装行业早期的“轻奢风”,并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曾经以“艺术+商业”开创行业先河,且极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又是如何走到被重资产拖垮、被市场抛弃的地步?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深氪新消费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深氪新消费」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搜索「深氪新消费」,关注我们,深挖消费密码,氪定财富乾坤,欢迎收听深氪新消费。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房地产的寒风,终究还是吹到了家装行业。
曾经巅峰期一年营收超过44亿元、国内狂开500家门店,甚至统一了“全国有钱人审美”的“高端家具第一股”,也支棱不起来了。
你或许没买过美克美家的家具,但大概率听过它的名头。
作为中产家居审美代名词,正是这个家装巨头掀起了国内家装行业早期的“轻奢风”,并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一眼有多风光,现在的衰败就有多唏嘘,如今员工讨薪、资不抵债、一年被告上法庭几十遍,行业巨头的高楼,说塌就塌了。
一个曾经以“艺术+商业”开创行业先河,且极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又是如何走到被重资产拖垮、被市场抛弃的地步?
深挖消费密码,氪定财富乾坤,欢迎收听深氪新消费。
从巅峰到谷底,也就短短几年。
2022年,美克美家的集团营收还保持在44.96亿元,然而去年却暴跌至33.95亿元,同时净利润从盈利转为持续巨亏,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光去年的同比降幅就高达86.48%。
根据今年三季报的数据显示,美克美家账上的资金,仅存0.73亿元,同比下降79.26%,而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却合计达18.88亿元,流动比率仅0.84,几乎已经是板上定钉的“凉了”。
说起眼下行业里流行的“实景体验式陈列+一站式置家服务”模式,不少人都会想到宜家,然而这套玩法,美克美家才正是国内最早一批将其铺开的品牌。
2001年品牌成立之初,国内高端家居市场多为零散进口商,缺乏系统化、品牌化的服务体系。相比宜家2005年才开始走出北京上海,2013年才开始大举扩张
,美克美家更早地精准切入了“中产”及以上家庭的置家需求,成为高端家居消费的代名词。
门店选址均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单店面积超千平方米,以沉浸式空间美学体验替代传统产品陈列,同时推出免费设计顾问、消费信贷等服务。
即使这套模式放到现在仍不过时,但企业本身却先撑不住了。
毕竟直营模式在行业上行期是品牌壁垒,下行期则成为“吞金兽”。
美克美家门店多位于核心商圈,单店装修、租金、人力成本每年超百万,而营收下滑后,固定成本却无法缩减,导致近几年的销售费用率一路水涨船高。
截至去年末,其集团固定资产虽仍有18.43亿元,但由于资产周转效率持续下降,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比率,也从2.3降至1.84。
毕竟前端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直接导致了家居终端需求低迷。
2022年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滑,新增置家需求锐减,而存量家居所属的市场群体,却与美克美家的用户画像相悖,被宜家等平价品牌分流。
其“高价+长决策周期”的产品逻辑不仅与市场现状脱节,长期聚焦的经典美式风格,也未能及时响应眼下的“极简风”主流审美趋势,年轻化、轻量化产品布局仍与其他品牌有些许差异。
尤其是线上布局迟缓,数字化营销能力薄弱,在小红书、装修APP等新兴流量阵地错失了获客机会,而互联网家居品牌们早已凭借线上引流+柔性供应链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美克美家虽曾凭借模式创新与审美教育的优势,定义了中国高端家居的消费标准,但面对房地产下行、消费理性化,却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在存量时代里逐渐落后。
即使再有改革,前提也需要重建现金流与信任体系,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却没留给这个曾经的行业标杆太多时间。
毕竟没有永远领先的商业模式,只有提前适配时代的即时调整,要不战略咨询的业务,总是能开出天价咨询费呢?
你为“高端家具”花过钱吗?评论区聊起来!
- End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