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你能想象吗?一个三十岁的女人,脸上的皱纹像五十岁,弯腰驼背走不了几步路,最扎眼的是那双只有两寸长的小脚。
这就是一百多年前,那些大户人家女儿的真实样子。
她们住着高墙大院,穿着绸缎衣裳,可生活过得比普通人家还要苦。
![]()
为什么会这样?那个年代的女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1890年的一张照片里,有个五六岁的小姑娘。
她穿着体面的衣服,看起来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仔细看她的额头,前面剃得光光的,只留下后半部分的头发。
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一出生,家里就给她剃这种发型,意思是"你不如男孩金贵"。
这个小姑娘坐在椅子上,脚已经被裹上了布条。
![]()
才五六岁啊,正是该跑该跳的年纪,脚趾头就被硬生生掰弯,用布一层层缠紧。
每天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哭也没用,奶娘还会说"忍忍就过去了,以后才能嫁个好人家"。
富贵人家对女儿裹脚特别讲究。
普通人家可能裹得松一些,但是大户人家不行,要裹到极致。
脚背要弓起来,四个脚趾要全部压到脚心下面,只留大拇指在前面。
布条每隔几天就要收紧一次,直到脚长到两三寸就不再长了。
同样是那个年代拍下的照片,有一位三十岁的女性。
她穿着考究的衣服,头上戴着首饰,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太太或者小姐。
可是她的脸,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只有三十岁。
眼角的皱纹很深,嘴角下垂,整个人佝偻着身子,看起来至少有五十岁。
最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脚。
坐在那里,把裹脚布解开给人看,两只脚只有成年人的两个手指那么长。
脚背高高隆起,整个脚呈现一种畸形的弯曲状。
这就是当时人们追捧的"三寸金莲"。
![]()
为什么才三十岁就老成这样?长年累月裹着脚,血液循环不畅,身体自然就差。
走路要靠人扶,或者拄着拐杖,每走几步就要歇一歇。
这样的身体状况,怎么可能年轻得起来?大户人家的女人虽然不用下地干活,但是整天困在深宅大院里,见不到阳光,也没什么活动,身体机能退化得特别快。
她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屋子里做做针线,等着丈夫或者婆婆的召唤。
想出个门都难,因为那双小脚根本走不了远路。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自家的院子,更别说见识外面的世界了。
1890年代,缠足这个习俗在贵族圈子里达到了顶峰。
越是有地位的家庭,对女儿裹脚越严格。
有的家族甚至规定,脚要裹到一寸八分才算合格。
这是什么概念?连正常走路都做不到,只能小碎步挪动。
贵族家的小姐从三四岁就开始裹脚。
白天裹着,晚上也不能松开。
脚趾头被折断,骨头被硬掰,化脓感染是常有的事。
但是没人管这些,甚至有些母亲还会说"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你忍着点"。
裹脚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各种规矩。
![]()
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路要像柳枝摆动。
吃饭不能发出声音,说话不能大声,笑不能露齿。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活动的范围就是闺房到内院这么大点地方。
读书?那是不可能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家里人觉得女孩子认几个字就够了,读多了书反而不好管。
每天学的就是怎么侍奉公婆,怎么伺候丈夫,怎么管理下人。
至于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那是不能有的念头。
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大清朝的大门被洋人的炮火轰开。
1894年甲午战争惨败,连小小的日本都打不过。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想要改革的人被杀被抓。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帝太后都跑了。
这些国家大事,深宅大院里的女人们听说了吗?听说了。
她们怎么想?开始有人想不明白了。
为什么咱们堂堂大国,会被洋人欺负成这样?为什么朝廷里那些男人,连个仗都打不赢?
有些读过书的开明人士开始反思。
![]()
洋人的女人不裹脚,能读书,能做生意,国家照样强盛。
咱们的女人从小就被折磨,不能读书,不能工作,只能在家里消耗粮食。
这样下去,国家能强盛吗?
一些新式学堂开始出现。
有人提出,女孩子也应该读书,也应该接受教育。
这种想法在当时简直是惊世骇俗。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就得从解放女性开始。
1900年之后,清政府扛不住压力,下令废除缠足。
但是政令归政令,民间执行起来还是很慢。
毕竟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放足运动开始在一些沿海城市兴起。
有些女学堂明确规定,只招收天足的学生。
什么叫天足?就是没有裹过的正常脚。
已经裹过脚的女孩,也被鼓励把布条解开,让脚慢慢恢复。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
那些从小裹脚的女性,骨头已经变形了,再解开布条,骨头要重新长,疼得不行。
有些人坚持不住,又重新裹上了。
有些人咬牙坚持,忍着钻心的疼痛,一点点把脚放开。
1907年,天津开办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这所学堂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要求必须是天足。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很多保守的家庭说,让女儿露着大脚出门,那是丢人现眼的事。
但是也有一些开明的家庭,愿意送女儿去读书。
《大公报》上开始出现一些新式的征婚广告。
有些年轻人在广告里写明,要娶天足女子为妻。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都是小脚越小越好,现在倒过来了,天足成了一种进步的标志。
湖南有个世家闺秀叫唐群英。
她家里很有钱,按理说应该是那种大门不出的大家闺秀。
但是她从小就不服气。
为什么男孩子能读书,女孩子不能?为什么男孩子能出门,女孩子不能?
长大后,唐群英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她把头发剪了,把裹脚布解了。
在那个年代,剪发放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和整个传统社会决裂。
家里人劝她,亲戚骂她,但她不管。
她说,女人也是人,为什么要被这些东西束缚?
![]()
唐群英不光自己放足,还办起了女子学堂。
她公开提出"女权平等"的主张,号召女性要自强,要读书,要独立。
这些话在当时听起来太激进了,但是确实打动了很多女性的心。
浙江有个富家女子叫秋瑾。
她出身富贵人家,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当个阔太太。
但是她不愿意。
家里给她包办了一个婚姻,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
她忍了几年,最后下定决心,抛下丈夫和孩子,东渡日本去留学。
在日本,秋瑾学习了很多新思想。
她不光读书,还练武,学射击,学骑马。
她说,中国的女人不能只会做针线活,还要有保家卫国的本领。
她写诗写文章,号召女性要站起来,要反抗。
秋瑾回国后,继续宣传革命思想。
她办学堂,组织团体,训练女子军。
1907年,她因为参与反清活动被捕,最后被杀害。
她牺牲的时候才三十二岁,但是她的精神影响了无数女性。
很多女性在秋瑾的故事里看到了希望。
![]()
原来女人也可以这样活,也可以读书学习,也可以为国家做事。
那些裹脚布,那些规矩,那些束缚,都不是天经地义的,都是可以打破的。
从被强制裹脚,到慢慢放开脚;从大门不出,到走进学堂;从不敢说话,到大声呼喊。
这个过程走了几十年,无数女性付出了代价。
有些女性在放足的过程中,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骨头变形后再恢复,那种疼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有些女性因为冲破传统,被家族抛弃,被社会唾骂。
有些女性像秋瑾一样,甚至献出了生命。
但是她们没有后悔。
![]()
因为她们尝到了自由的滋味。
能够用自己的双脚走路,能够读自己想读的书,能够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些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时是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
那些深宅大院里的女性开始明白,金银财宝再多,也换不来自由。
住着大房子,穿着绸缎衣服,但是不能走路,不能读书,不能做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新式学堂里的女学生越来越多。
她们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有的甚至出国留学。
她们回来后,成为教师,成为医生,成为社会活动家。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性不是只能相夫教子,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街头巷尾开始看到天足女子的身影。
![]()
她们走路虽然不像小脚女人那样"婀娜",但是步伐稳健,充满力量。
她们的脸上不再是那种麻木的表情,而是有了生气,有了希望。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翻看那些老照片,看到三十岁像五十岁的女人,看到那些畸形的小脚,心里还是会难受。
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无数女性用痛苦和血泪书写的历史。
![]()
她们从被规定如何生活,到自己选择怎样活着,这条路走得太艰难了。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自由,千万不能忘记,这份自由是前人用生命换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