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养蜂行业,过去养蜂人之间较大的矛盾是中华蜜蜂养殖者和意大利蜂养殖者之间的矛盾,因为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蜜蜂,个头相对较小,对零散蜜源采集能力强,蜂蜜以杂花为主,与意大利蜂产出的蜂蜜在成分上有较大的不同,就算是现在,采用传统养殖方法产出的中华蜂蜜,价格仍然很高。
![]()
随着意大利蜂进入国内,蜂蜜产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中华蜜蜂的生存空间也在大量被压缩。蜜蜂是社会化群居昆虫,整个结构和人类社会差不多,拥有严密的防守和攻击方式,个头较大的意大利蜂进入国内后不但抢占中华蜜蜂蜜源,还攻击中华蜜蜂蜂群。
比较厉害的是,意大利蜂工蜂个头和中华蜜蜂雄蜂个头相似,翅膀煽动频率也接近,导致意大利蜂利用这种优势潜入中华蜜蜂蜂群,直接屠杀中华蜜蜂蜂王,给中华蜜蜂的蜂群带来灭顶之灾。
在过去,因为养殖意大利蜂和中华蜜蜂,养蜂人之间大打出手,对簿公堂的事情并不少见。本以为意大利蜂和中华蜜蜂之间的矛盾已经够突出了,不想胡蜂又被成功驯化,真正变成了意大利蜂和中华蜜蜂的噩梦。
细数蜂类之间的战斗,像极了一部丰富的历史大片,里面涉及到的攻击策略,繁衍策略,我们甚至可以在里面找到人类生存的智慧雏形。
胡蜂养殖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给养蜂产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是新兴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导致蜜蜂养殖者敢怒不敢言。
不过,这次央视财经曝光了胡蜂养殖行业,说明国家也在关注这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胡蜂是一种非常凶残的蜂类,据央视财经报道,胡蜂连眼镜蛇都吃,而因为胡蜂丧命的人畜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个头较大的胡蜂,毒素含量极高,组织能力又强,智商又高,的确非常危险。
这么危险的昆虫,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人在养殖呢?简单说就是利益的驱动,那么养殖胡蜂的利益有多大?我们仔细来看看。
![]()
首先养殖技术简单,典型的仿野生养殖。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蜂类生物学特点研究的成熟给胡蜂养殖奠定了基础,是蜜蜂生物学特点研究成熟的又一个重大突破。胡蜂和蜜蜂的典型区别是胡蜂是需要冬眠的,蜜蜂不需要冬眠。
相对于蜜蜂养殖来说,胡蜂养殖技术稍微难了一点,投入成本小编以为更高,因为胡蜂养殖需要建棚,蜜蜂养殖是不用的。人工养殖胡蜂的关键技术,主要是胡蜂蜂王培育和越冬这个阶段。
小编经常用“半社会化”群居昆虫来形容胡蜂,不知道在权威的研究上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以胡蜂的生长特点,小编认为这种说法是确切的。蜜蜂的生活方式是外界有花的时候采花酿蜜,外界没花的时候就吃平时酿的蜂蜜,这就是蜜蜂采蜜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应对夏天无花期和冬季不能出巢期。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蜜蜂运到一年四季都有花蜜的地方,蜜蜂也会变懒,冬季越长的地方,蜜蜂群势越大,存储的蜂蜜也越多,我们可以发现,北方蜂群群势往往比南方蜂群要大,比如云南、广东、福建这些地方,蜂群就非常小。
胡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非常广泛,大鱼大肉吃、面包海鲜吃、蔬菜水果吃,乍一看去,似乎很难找到胡蜂不吃的东西,这也是胡蜂容易人工养殖的一个关键原因。
养殖技术也比较简单,前面小编说了,胡蜂属于半社会化群居昆虫,原因就在于胡蜂是会冬眠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和蜜蜂对比。
![]()
蜜蜂永远都是一个蜂群存在,不管是什么季节,都是蜂王、工蜂、雄蜂三个级型的蜜蜂相互协调生存;胡蜂不一样,胡蜂是每年天气变暖后,蜂王苏醒,寻找食物补充体力后寻找位置筑巢产卵,在第一批工蜂出房后蜂王才不外出,专门产卵。、
这个过程并不是永久的,一般到了秋季,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蜂群中就会培育很多雄蜂和新的蜂王。在这块上,蜜蜂和胡蜂都有相似的智慧,虽然培养了雄蜂,但是在交配的时候,尽可能避开近亲繁殖,蜜蜂交配完成后雄蜂几乎马上死亡。胡蜂交配完成后,雄蜂也是很快死亡,交配完成的蜂王则寻找暖和的地方集体越冬,到了第二年冬天苏醒。
由此可见,胡蜂的生长过程并不是完全的群居结构,是从独居到群居的,所有小编经常用半社会化群居来形容胡蜂。
胡蜂养殖者解决了蜜蜂的越冬困难问题,主要解决了几个技术难题,不但让蜂王存活率大大提升,还大大提升了胡蜂蜂王的野外生存安全。养蜂人主要解决蜂王交配、“练王”、放山几个步骤基本上就完成了。
蜂类包括蚂蚁的交配方式都比较特殊,在这件事情上,胡蜂和蜜蜂、蚂蚁一样,都是在空中交配,性成熟的蜂王选择好的天气飞向空中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附近的雄性追逐,在存储充足的精子后完成,不同的是蚂蚁交配完成后翅膀断裂、蚁后回巢产卵,雄蚁很快死亡;蜜蜂交配完成后蜂王回巢产卵,雄蜂交配完成几乎马上死亡,胡蜂交配完成后蜂王寻找地方越冬,雄蜂不久后死亡。
![]()
通过相关的研究小编总结,蜂类之所以选择这种交配方式,很大的原因在于挑选优质的基因,因为在空中追逐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雄蜂体力的选择,最终能和蜂王完成交配的雄蜂数量极少,自然是优质的。
不过,通过人工干预,选择会比胡蜂自己选择更加科学。比如在自然状态下通过竞逐交配,如果近亲属也非常健壮,也有可能出现近亲繁殖,当然,蜜蜂的世界有更科学规避近亲繁殖的方式排除外,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是可以很好避免近亲繁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后代基因的优质。
胡蜂养殖中就通过模拟的方式给胡蜂搭建大棚,让雄蜂和蜂王交配,在胡蜂养殖中还形象地把这种大棚叫做“婚房”。
胡蜂养殖者通过人工控制蜂王交配的方式,在基因优势上就比野外的要高一点,加上室内防野生越冬,导致蜂王在冬天的时候存活率大大提升。胡蜂野外越冬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这是胡蜂在野外分布较少的一个原因,而胡蜂野外越冬死亡率高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温度。
解决了基因问题和越冬问题,剩余的就是放山问题,放山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把培育出来的蜂王放到山上,坐等收益。这个过程中,养蜂人会对蜂王进行野化训练,就是训练蜂王的野外生存能力,比如进食、猎捕这些,食物从蜂蜜到水果再到昆虫,一般训练就用养殖的蚂蚱或者活体蜜蜂。
![]()
通过这些步骤放山的蜂王,实际上规避了野生蜂王的很多风险,存活率大大提高,而到这里的整个养殖过程,我们看到最大的成本就是养殖胡蜂的大棚,其他的水果和蜂蜜以及蜜蜂、蚂蚱都不贵,但是蜜蜂放山后,养蜂人的成本就结束了,剩余的都是利润。
养殖成本那么低,经济价值可不低,这才是养蜂人不怕危险和蜜蜂养殖行业作对的核心所在。
胡蜂的生存环境和蜜蜂相似,所以有胡蜂分布的地方,都有蜜蜂分布,尤其是在蜜蜂养殖行业蜂蜜产能过剩,质量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很多人反而把目光投向了胡蜂,毕竟胡蜂的产品是蜂蛹和成虫,真假一眼看出来。
就如央视财经中报道的一样,虎头蜂蜂蛹销量高,在云贵川一天能卖20吨,这一点都不夸张,小编是贵州人,我们贵州的很多野味餐馆都有胡蜂蜂蛹这个菜,价格还比较贵。除了蜂蛹外,成虫的价格也不低,在市面上甚至是按只卖,就算是死亡的成虫也可以用来泡酒,死亡了干枯的也同样可以销售,不得不说,胡蜂和豆腐有一些相似。
以目前国内某电商平台的销售为例,野生金环胡蜂51只就卖到了283元,金环胡蜂属于胡蜂中个头较大的品种,我们经常说的“杀人蜂”,主要就是金环胡蜂,也是行业内养殖者热衷养殖的品种。
这个价格是成虫价格,也就是已经长大的。胡蜂是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产品主要是幼虫、蛹和成虫,幼虫和蛹的分界线不是很清楚,可以把蛹分类到幼虫里面,属于年龄较大的幼虫,区别是蛹已经封盖,甚至分化出了四肢、翅膀,幼虫还没有分化出四肢。
在实际养殖中,养蜂人会严格控制幼虫的大小,因为幼虫的发育时间长短,决定了幼虫的重量,养蜂人会在幼虫能产生最大价值的时间进行销售。
对于金环胡蜂的幼虫来说,目前电商平台的销售价格500克也在150元左右,干枯的虎头蜂也达到了120多元1斤。
除了胡蜂本身外,还有胡蜂的蜂巢也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也属于中药材。由此可见,胡蜂的养殖,从放山开始,产生的就全部是宝,而且市场需求巨大。
![]()
虽然胡蜂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口味,但是随着胡蜂养殖技术的成熟,胡蜂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正如上面所说,蜜蜂养殖者和胡蜂养殖者之间已经成为了对立的两队人,胡蜂的养殖对蜜蜂养殖危害巨大,对生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自然界中的农作物授粉,绝大多数要依靠蜜蜂,但是蜜蜂也是胡蜂的食物,有大量胡蜂存在的地方,胡蜂会大量抓取蜜蜂到蜂巢作为胡蜂的食物,导致蜜蜂养殖行业受到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授粉。
蜜蜂养殖中有蜜蜂能打赢胡蜂的说法,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不过,小编亲自观察过,这种打赢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蜜蜂蜂群强壮,胡蜂数量少,的确蜜蜂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将胡蜂热死(蜜蜂通过集体发热,产出超过胡蜂能承受的温度极限,热死胡蜂)。记住!蜜蜂硬打胡蜂,小型胡蜂不用说,蜜蜂肯定可以打得赢,还不用热,比如长脚胡蜂、墨胸胡蜂这种小胡蜂,多一点蜜蜂硬杀也能杀死。
如果是大型的金环胡蜂,小编亲自看到过金环胡蜂攻击中华蜜蜂蜂群,在蜂群群势中上的情况下,小编认为3只金环胡蜂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在2小时内灭掉一群中华蜜蜂。而且金环胡蜂很聪明,会进入蜜蜂群里屠杀蜂王,这是非常致命的。
除了对蜜蜂生存的影响外,金环胡蜂的食物很杂,比如其他昆虫、水果这些,在成熟的时候,金环胡蜂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消耗量也非常大,就算没有把水果啃光,水果被啃得坑坑洼洼也影响销售。大量的昆虫在短时间被胡蜂吃掉,也会导致一个区域的生态失衡
除了对生态的影响,胡蜂养殖对人畜的危害也很大,胡蜂个头很大,含有的毒素也非常大,而且胡蜂具有典型的社会化群居昆虫特征,依靠各种信息素来协调合作。金环胡蜂在农村经常被说成是会“报仇”的蜂类,原因是追逐距离非常远,一旦被蜇伤,还容易在身体上留下胡蜂标记的攻击信息素,引来更多胡蜂的攻击,哪怕是大型牲畜,在遭受大量胡蜂攻击的情况下,也容易丧命。
![]()
当然,央视曝光胡蜂养殖产业的新闻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胡蜂养殖行业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而且从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已经对胡蜂养殖做出了相关规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胡蜂的养殖会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