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增进民生福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领域专场,发布会上,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云龙介绍,东营市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取得“四连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安的“绿色答卷”。
![]()
![]()
生态底色更“绿”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
发布会上,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云龙介绍,东营市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强化源头管控与工程治理,扎实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大气污染治理。今年1—10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8,位列全省第5,同比改善12.6%,改善幅度列全省第6位;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4,同比改善25.0%,改善幅度列全省第1位;优良天数达237天,同比增加32天;重污染天数为0天,列全省第1位,同比减少3天。“目前,我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已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水环境治理方面,东营市坚持河海统筹、标本兼治,重点推进国控、省控河流水质提升。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汛期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累计巡查河道2200公里,完成629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备案。开展巡湾20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3处,清理岸滩垃圾1400余处。
陈云龙介绍:“1—10月,我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66.7%,较‘十四五’约束性指标高出44.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位;劣Ⅴ类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水环境质量指数同比改善1.7%,改善率位列全省第4位;2025年夏季航次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首次达到90%,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东营市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管控,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长期稳定保持100%;危废监管方面,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为954.09万吨,产生强度首次实现下降(同比下降14.12%);新污染物治理上,甲烷氯化物行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治理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试点。“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安全总体保持稳定。”陈云龙说。
民生福祉添“绿”
温情护航润泽万户千家
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异味问题,东营市加强工业源监管,累计抽查企业608家次,查处企业异味问题372个;严格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全面推进环保喷码管理;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18次,检查餐饮单位2450余家;加强城乡垃圾清运,更新垃圾容器6166个,落实日产日清。
在噪声问题监管上,东营市增加声环境自动监测点位10个,明确市区噪声敏感区建筑施工时间为早6点至晚10点,要求高噪音交通路段采取有效的隔音降噪措施,截至2025年11月,办理噪声扰民行政案件10起。
在环境监管效能提升方面,东营市正式颁布实施《东营市危险废物管理条例》《东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依法开展环境监管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建成8处生态环境执法实战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投资2300万元打造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指挥体系并实现常态化运用,环境非现场执法比例提升至54%,超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陈云龙介绍,近年来,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共有5名同志获评省级执法领军人物,23名同志获评省级执法骨干;在今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比武竞赛中,东营市生态环境局荣获全省一等奖,创历史最佳成绩。
今年以来,东营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检查企业692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0起,罚款总额达677.2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起,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震慑一方”的执法震慑效应。
东营市全面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打造省级“无废细胞”51个,东营市在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进入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行列。东营市已完成951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市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黄河(东营市段)、黄河口湾区分别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本批次全国唯一“双入选”城市;黄河刀鱼、江豚、斑海豹等珍稀物种频现黄河口,黄河口鸟浪奇景火爆出圈,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发展路径向“绿”
优质服务激活新质动能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在优化审批流程上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4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审批中心,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环境许可事项全面推行电子证照,企业可同步申办环评与排污许可,做到“一次申报、两证同发”。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环评服务清单,审批时间平均缩短20余天,今年已完成263个重大项目环评审批。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对重大项目实行污染物与碳排放指标市级统筹,有力支持了山东鸿丰化学有限公司500万吨燃料油浆态床加氢项目、山东玖德化学有限公司绿色低碳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东营市持续在减污降碳协同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现已实现常态化运行,累计办结交易103笔,交易总额达1.33亿元,交易量及交易额均位居全省首位;创新建立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有效打通要素“资产”与金融“资本”间转化渠道,截至目前助力企业完成排污权抵押贷款4.27亿元。
东营市扎实推进5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探索形成“2+1+2”试点建设体系;河口区“数智碳谷”获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加快推进“双碳”目标实施,我市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全市20家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连续两个履约周期在全省率先完成配额履约清缴。
“生态兴则文明兴,绿色始终是东营发展最动人的底色。”陈云龙说,“回顾过去,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蓝天常驻、碧水长流、净土永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优质环境福祉回应百姓期盼。”(大众新闻记者 孙川 陶敬玉 实习生 张永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