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恰逢中国近代教育界杰出女性先驱吴贻芳先生逝世40周年。在这个承载着缅怀与传承的节点,《造就女界领袖:吴贻芳教育文选》的出版,为我们重新走近这位被罗斯福总统誉为“东方智慧女神”的先贤,搭建了一座珍贵的桥梁。这部收录了吴贻芳散佚演讲、报告与书信的文选,让那位“没有著作却影响深远”的教育家,其思想脉络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
人生经历
民国教育界曾流传“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的说法。如今蔡元培的名字家喻户晓,而吴贻芳的事迹却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回溯历史便会发现,这位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女大学校长,用92年的人生轨迹,在教育、社会活动与政治舞台上,都书写了足以载入史册的篇章。
吴贻芳的人生起点,带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印记。1893年生于武昌书香门第的她,幼时既接受传统教育,也因姨父陈叔通这位新派人物的影响,早早萌发了对新学的向往。1904年,11岁的她说服父亲,与姐姐一同进入杭州弘道女子学校,成为清末少数冲破性别桎梏的求学者。
命运的磨难在她青年时期接踵而至。父亲、哥哥、母亲与姐姐相继离世,一夜之间,昔日的书香子弟沦为孤女。“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在姨父的照料下,吴贻芳从崩溃中站起,这份坚韧贯穿了她此后的一生。1916年,她以特别生身份插入金陵女子大学,凭借优异成绩与组织才能当选学生自治会会长,五四运动中更是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展现出青年学子的爱国担当。1919年,她作为金女大首届毕业生获学士学位,成为中国本土最早获得学士学位的女性之一。
1922年,吴贻芳获巴勃尔奖学金赴美深造,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她不仅学业拔尖,更当选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会会长,面对诋毁中国的言行毅然反击,用行动捍卫祖国尊严。
1928年学成归国时,恰逢北伐战争后教育权收回运动兴起,她受邀出任母校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开启了长达23年的执校生涯。
中国近代女子大学中,金陵女子大学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影响力最大,也是培养女性人才最多的学校。执校23年的岁月中,吴贻芳历经学校立案注册、调整学校办学宗旨和课程设置,抗战时期内迁和战后复校种种艰难,在教学和管理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使学校在教育水平上与世界知名大学同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妇女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声誉。
吴贻芳的视野从未局限于校园。1945年,她以无党派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成为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抗战胜利后,面对国民党参政会执行主席、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等高位邀请,她断然拒绝;解放前夕,她拒绝去台湾,选择在南京迎接解放,用气节诠释了“教育者的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吴贻芳继续投身教育事业。她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院第二副院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副省长等职,将金女大的办学经验融入全省教育发展。
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后,吴贻芳更是将教育理想与党派使命结合。她牵头成立民进江苏省筹备委员会,足迹遍布苏州、无锡等地筹建基层组织,团结教育界人士为教育改革发声。即便年近九旬,她仍亲自主持民进会员活动,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身患重病的她坐着轮椅参加庆祝大会,成为生命最后时刻的教育坚守。
教育思想浅览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造就女界领袖:吴贻芳教育文选》中,最核心的思想便是她提出的“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培养人才,从事于中国的各种工作”的办学宗旨。在那个女子教育多以“贤妻良母”为目标的年代,吴贻芳在金女大23年的校长生涯中,面对的困难不仅是战争和灾荒,还有整个社会对女子教育的偏见和压制。
针对金陵女子大学仅招女生的实际情况,吴贻芳积极提倡女子人格教育,尤其重视妇女独立思想的培养。她教育学生不能附属于男性,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要独立,还要有自己独立的性格、人格,有自己的事业。为培养这样的独立精神,在金女大,凡事都必须自己做,她们自爱、自尊、自立、自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吴贻芳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品德修养,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的严格教导之下,金女大的毕业生大多举止优雅、气质不凡,在当时就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积极倡导英语学习,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早在百年前,吴贻芳便意识到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她积极倡导英语学习,希望通过语言桥梁,让学生接触西方先进科技与文化,拓宽国际视野,为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储备人才。
课程聚焦女生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与那些以男生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不同,金女大的系科设置充分考虑到女性特点和当时女性就业的社会需要。吴贻芳说:“金女大是一所女子大学校,就必须对一般的妇女有所贡献,学校领导这些妇女的目的是在帮助她们过丰盛的生活。”民国时期封建礼教积习深重,社会动荡不安,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儿童精神委顿生活窘迫,需要得到更多关注。金女大因时而动,设置适合女性的课程就能更好地服务妇孺,也因此社会学系、家政系、医学科、护预科等系科等备受学生青睐。
重视基础与幼儿教育,筑牢教育根基
吴贻芳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在她看来,办好基础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教师队伍,其主要环节是办好师范教育,她形象地将师范教育比作“工作母机”。
此外,吴贻芳还十分关注幼儿教育,她说:“幼儿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和普通教育,他进入高等学校以后,才能成为优秀青年,成长为专门人才。”学校和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心理,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幼儿教育要符合儿童成长发育的规律,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劳动、休息、娱乐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开展适合孩子的文娱活动,切实做好保健工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随着时光流转,吴贻芳先生的教育理念仍在回响。她生前推动恢复的金陵女子学院,如今已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吴贻芳的一生,从孤女到博士,从校长到副省长,她用行动诠释了“厚生”的真谛——“我来不是要人服侍我,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服务人的”。
作为“开明教育书系”的重要著作,《造就女界领袖:吴贻芳教育文选》的出版,不仅是对她逝世40周年的最好纪念,更让这份跨越百年的教育智慧,成为滋养当代教育的精神养分。
![]()
当我们翻开这部文选,读到的不仅是一位教育家的思想,更是一位女性用一生书写的担当。在教育强国的今天,吴贻芳先生的故事与思想,依然能为我们指引方向——唯有坚守初心、深耕育人,方能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民族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