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数智技术赋能语言类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策略

0
分享至

□王珲

语言类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阵地。“大思政课”建设大背景下,语言类高校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拓宽思政教育阵地,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持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和输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家国情怀、拥有国际视野,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素质跨文化传播人才。新时代,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工具,语言类高校应加强数智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全方位应用和融入,以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推进。

VR技术赋能思政课程创新,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思政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提升思政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内容,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打造具有沉浸体验感和交互感的虚拟化思政课程,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参与度。语言类高校应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工作,购置先进的VR设备,为虚拟思政课程教学提供基础设施和主要场域;组织思政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虚拟思政课程,确保课程内容充满思想理论性和趣味性,课程主题具有语言类高校特色,课程推进方式以学生自由交互为主。举例而言,以“中国外交”为主题开发课程,营造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等虚拟场景,让学生自由扮演外交官、记者等角色,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交互中沉浸式感受中国强大的外交实力和底气。尝试对原有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虚拟化转化,利用VR技术创新呈现共产党的起源、马列经典著作的形成背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留学和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世界化宣传等特色命题,通过课程开发和课程转化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具有语言类高校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此外,由于虚拟思政课程的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语言类高校之间应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关系,充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思政学习需求。

AI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智慧化育人课堂。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拓宽思政教育新阵地和新渠道的重要举措,对于“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AI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课程思政智慧化转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AI模型中输入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由AI自主收集、生成相关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在教学方案设计完成后,由AI对方案进行智能检测和预演模拟,精准定位语言知识和思政知识融合的教学误区,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生知识接收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为方案的针对性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推进过程中,增设学生与AI的互动环节,利用人机交互辅助学生深入学习。举例而言,让学生和AI共同对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多语种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同步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政策解读能力,并将两者的翻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翻译水平相对于AI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优化翻译用词、提升翻译专业性。

互联网技术赋能育人平台搭建,拓宽跨文化交流渠道。“大思政课”是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由此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育人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持续性思政教育。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以平台为载体推动中国学生和各国留学生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在介绍中国文化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对国际文化的差异形成正确认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文化观念。搭建资源平台,设置“国策”“省情”“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概况”“时事热点”等资源模块,并分成不同语种的版本,为学生自主进行思政学习提供充足资源储备。在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发布具有思政属性的话题讨论、短视频、推文等内容,营造浓厚的网络思政文化氛围;同时欢迎学生积极投稿,创作用所学语种介绍中华民族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多元媒介作品,并将其中的优质作品发布于国外新媒体平台,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打开新的窗口,实现用外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华文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评价工作优化,推动育人动态化改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动态评价的保驾护航。要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健全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手段,以精准化和科学化的评价结果来推动思政育人工作持续优化改进。利用智慧校园系统收集整理学生成绩绩点、课堂考勤情况、跨文化交际活动参与情况等显性数据,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的评价信息,为评价工作的推进提供信息支持。围绕思政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可感知、可测量、可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数据模型,绘制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精准画像,以学生个体问题和学生群体问题为导向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监测“大思政课”建设质量,通过分析思政课程开发情况、课程思政学生满意度、思政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等数据来精准定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有目的性地优化改进“大思政课”建设。

数智技术赋能语言类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积极顺应数智时代发展潮流,发挥数智技术优势提升外语人才培养全面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举措。要以VR技术赋能思政课程创新、以AI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以互联网技术赋能育人平台搭建、以大数据技术赋能评价工作优化,推动数智技术在“大思政课”建设各环节的融入和应用,实现思政育人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培育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家国情怀、拥有国际视野、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素质跨文化传播人才。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语言类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研究》(24SKSZ087)。

(作者系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龙江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黑龙江新闻网
黑龙江新闻网官方账号
37615文章数 1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