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黔江区围绕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两大产业集群,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建起丝绸工业园,形成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近3年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图为工人在黔江高新区一丝绸公司生产车间整理生丝。
杨 敏摄(人民视觉)
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茧丝绸产业“东绸西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优化茧丝绸产业布局,构建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到2028年,东部地区打造10家左右营收超10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2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端丝绸产品出口在本区域占比超过50%。中西部地区建成一批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培育10家以上营收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优质茧、丝、绸产量在本区域占比达到75%以上。突破智能缫丝、机器选茧、绿色印染等10项关键技术,全国茧丝绸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自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广西、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种桑养蚕规模不断扩大,占比已超过70%。同时,东部地区织绸、印染、服装加工等后道环节用工、用地成本上升,产业转移需求动力增强。”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在深入地方和企业调研、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基础上,研究制定《通知》,接续推动茧丝绸产业织绸、印染等深加工环节向中西部梯次转移,促进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创意设计等优化升级,形成东中西部互补互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通知》提出3方面9项重点任务:
一是中西部地区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茧丝保障能力,优化蚕桑区域布局,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绸缎加工能力,支持企业升级改造现有坯绸生产线,推动传统织绸企业优化效能;完善印染配套能力,承接东部地区印染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补齐丝绸印染关键技术短板。
二是东部地区强化科技引领,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推动高端丝绸面料、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丝绸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相关衍生和联名产品;打造品牌竞争力,加快融入全球纺织高端价值链,打造中国消费名品。
三是以东促西加强协调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信息平台,建立转移项目和承接地区信息库,持续完善数据库内容;开展项目对接,举办招商推介、项目洽谈等活动,精准对接产业转移需求;加强跟踪服务,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加快项目建设。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指导各地加快落实‘东绸西固’各项举措,持续推动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