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有这么两位老哥,既是同事,又前后脚被同一种病找上门——膀胱癌。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充满了普通人面对疾病时的真实选择与坚持。
![]()
同事相继查出同种病,退休生活起波澜
先说说常大哥。2013年底,他刚满60岁从邮局退休,本该享受清闲,却在体检中查出膀胱里长了东西。在北京朝阳医院做完手术后,医生一句“这病容易复发,没法去根”,像盆冷水浇在他心头。常大哥心想,光切掉“标”,不治“本”不行。出院后,他没闲着,开始有章法地寻找中医调理的路子。多方打听比较,他最终被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和他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所吸引。
那年2月21日,刚做完一次膀胱灌注的常大哥,身心疲惫地踏上了去郑州的路,他甚至一度琢磨着是不是该交代后事了。但袁希福院长的耐心安抚,以及在候诊时听到的其他患者家属分享的成功案例,像黑暗中透进的光,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
坚持用药后,变化一点点出现。到3月底复诊时,他感觉大便成形了,小便的不适感也减轻了,心里顿时轻松不少。等到5月份再复查,结果一切正常。更让他高兴的是,体力恢复了,能开车一小时到50公里外去侍弄他的那片小菜地。就这样,常大哥坚持了五年,每年复查都稳稳当当。他不仅把地种得有声有色,还养了二十多只羊,过上了充实又自在的田园生活。
同事领路求医,八年未再复发
常大哥稳定康复的状态,单位的老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其中就包括了王师傅。
王师傅在2017年55岁退休时,体检发现了左肾积水,后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左输尿管占位,做了切除手术。本以为就此过关,没想到2019年5月,他突然出现无痛血尿,一查竟是膀胱内壁又长了多个肿瘤,很快做了电切手术。病理结果还是癌。
两年就复发一次,这其中的折腾和受罪,只有王师傅自己最清楚。正好,常大哥的经历给了他方向。2019年6月17日,在常大哥的带领下,王师傅也专程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长。
![]()
“我第一次见袁大夫就说,我实在不想再复发了,太受罪了。”王师傅道出了最朴实的愿望。之后,他遵照“中药配合灌注”的方案进行治疗,病情一直保持稳定,再也没有出现过反复。
最近一次来复诊是2025年8月28日,眼前的王师傅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现在没有啥不舒服的,大小便都挺好!”
老中医解读:为何他俩能稳住病情?
面对王师傅和常大哥这对“同病相怜”又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有自己的分析。
他认为,王师傅的情况并非偶然。他术后2年就复发,核心问题在于手术后只关注了局部复查,但没有从整体上调理好身体内部的“土壤”。膀胱肿瘤通过手术、电切是去掉了,但滋生肿瘤的体内环境——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气血失衡状态,如果没有得到改善,残留的癌细胞就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
而“中药配合灌注”的方案,恰恰兼顾了局部和整体。袁希福院长解释说,灌注治疗可以针对性地抑制膀胱内潜在的微小病灶;而中药的核心作用,在于调理脏腑功能,纠正气血的失衡,好比给“生病了的土壤”松土、施肥,让身体内部恢复平衡健康的状态。王师傅术后坚持这个方案,正是他病情能够长期稳定的关键。对于这类肿瘤患者,术后尽早结合中医药调理,不仅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还能帮助减轻一些灌注治疗可能带来的不适感,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为长久的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