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点Marks
山坡上有各种颜色的奶牛,黑色的、棕色的、黑色的……突然一头紫牛出现了。它会将那些平常的牛一一挤出,直到完全占据你的脑海。我希望山姆能成为市场上的一头紫牛。
——文安德
“山姆变得像盒马了!”
一场名为“倒刘”的舆论风暴,将刚刚上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的刘鹏推上了风口浪尖。社交媒体上,会员们纷纷向总部发送投诉邮件,直言“刘鹏的阿里DNA与山姆的会员忠诚、品质直采水火不容”。
夏天以来,山姆被它忠实的会员们频频推上审判席:7月,不满“好丽友”们入驻;10月,吐槽APP改版;11月,新CEO的阿里身份被抵制。“山姆退卡”与“山姆变得像盒马”的话题,在热搜上盘桓不去。
然而,仔细梳理时间线便会发现,山姆的“变脸”早非一日之寒。这个曾被中产家庭奉为“品质生活图腾”的会员制超市,正在千亿营收的门槛上,为自己重新勘定边界。
悄悄变味
许多人将山姆的“变味”归咎于空降的刘鹏,但变革的引信,早在他到来之前就已点燃。
2024年年底,沃尔玛一纸任命,为山姆中国划下了时代的分野:执掌12年、塑造了山姆“黄金时代”的文安德(Andrew Miles)功成身退;来自沃尔玛国际部、以“降本增效”见长的简·尤因(Jane Ewing)接任代理总裁。
人选即方向。两位掌舵者对供应链同样看重,目标却截然不同。
“你可以想象自己开车经过欧洲的乡村,山坡上有各种颜色的奶牛,黑色的、棕色的……突然一头紫牛出现了。”文安德钟爱《紫牛》这一营销经典,他期望山姆能成为市场上那头令人过目不忘的“紫牛”。
具体方法是:用供应链铸就的品质与独特会员体验。12年间,他建立了一套极为严苛的“山姆严选”标准,将门店SKU数量从约1万个削减至4000个左右。这一“严选”模式成为山姆的核心竞争力。
而Jane Ewing深耕供应链管理多年,曾主导沃尔玛国际部降本增效项目。被派到山姆,她的任务很明确:在山姆已取得千亿级业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扩张、降本增效、提升效率。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动作:
- 新品研发缩短,从12-18个月至3-6个月;
- 取消华东特色商品团队,实施供应链统一化管理;
- 品控标准向沃尔玛全球体系对齐……
效率成为了新的关键词。一位山姆采购部门员工透露,2025年初的会议上,领导要求整个品类销售额的涨幅必须达到30%,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0%,新品的毛利率须达20%以上。
这与文安德的理念已相去甚远。他曾明确表示,山姆“既不靠供应商的进场费赚钱,也不靠毛利率赚钱,我们靠的主要是会籍收入”。“通过大量稳定的供给增长,我们就可以把好货的均价一压再压,不断提高给会员带来的价值,以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和续费。”
很显然,这套“更多高质价比商品-会员和收入增多-更多高质价比商品”的逻辑,在Jane Ewing这里发生了一点变型——现在的山姆,似乎既想要会员费,也不想放过毛利率。
很快,会员们敏感地感知到了这种变化。
今年7月,新上架的商品中出现的好丽友、卫龙、盼盼、徐福记、溜溜梅等品牌和商品,在社交媒体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这里的好丽友、溜溜梅是专供款,做了减糖、无添加等处理,但会员们还是感觉到“被背刺”。
如果说对好丽友们的讨伐,还主要源于不“独特”,那么另一些声音的出现则直指山姆选品问题。有会员反馈,有机大豆的价格没变,却从1级降为了3级;有重庆的会员说买的荔枝不新鲜、西瓜不甜;一款牛肋条在APP上的好评率被拉到了90%……
从APP改版争议,到,新CEO人选争议,山姆一边回应着“会员第一”的宗旨,一边走向了更汹涌的舆论风暴。
为什么要变?
走进山姆中国总部,紫色的企业文化标识依旧醒目,但战略的齿轮已轰然转向。
一方面,是由上而下的增长压力。
近几年,传统大卖场衰微,山姆成为沃尔玛中国的增长“救星”,沃尔玛全球CEO董明伦还曾多次夸赞山姆中国。2023年,沃尔玛提出未来五年的增长目标(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并对包括沃尔玛中国在内的国际业务提出了更高期待。
对沃尔玛中国来说,山姆成为了实现这个期待的主要载体——2024年,山姆中国市场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整体业绩的近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是由外而内的竞争压力。
随着Costco加速中国市场布局,奥乐齐等强有力竞争者的发力,以及盒马、fudi、胖东来等本土选手崛起,山姆的先发优势逐渐缩小。其中,奥乐齐以“小包装+极致性价比”策略吸引小家庭客户,胖东来则用“免会员费高品质”模式分流用户。
2022年底,为应对激烈的竞争,山姆曾宣布“让利5亿元”,试图用长期降低部分爆品的价格,提升竞争力。
面对双重压力,山姆的选择是:将两个轮子锻造得更强。
一个轮子是供应链,这是会员制的生命线。
事实上,最近山姆新找来的其实是两个“阿里人”,除了处在风暴眼的刘鹏,还有前阿里P9童颜(杨小梅)。从履历看,他们被选中的核心原因,正是与供应链相关。
刘鹏曾将超25000个海外品牌引入中国,沃尔玛看中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杨小梅则负责打造采购中台,以“流程化、数字化、系统化”赋能团队。
沃尔玛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山姆的战场在供应链,只巧合的是,它找到的是两个阿里出身,互联网标签与基因更强的人。从山姆对他们的期待来看,两个阿里人,一个侧重全球供应链与本土化供应链深度整合,一个侧重供应链数字化。
另一个轮子是规模化,这是现实下的选择。
实现路径是拓店以及开仓,线下线上两手抓。2025年,新开门店预计有10家,创下新高,预计到年底,总数将突破60家。开仓也在加快,今年二季度,截至2025年7月,山姆的云仓总数从去年三季度的350个猛增至455个。
在“品质”与“效率”的双重逻辑下,这艘千亿零售巨轮,正航向一片更广阔,但也更未知的水域。
身份焦虑
“过去靠买手筛选小众精品,现在为填满900万会员的货架,只能选择产能充足的大众产品。”内部人士的感慨,道出了山姆转型的底层逻辑:它正从一个服务小众市场的高端超市,走向更大众。
这是它在1000亿之后继续快速扩张的必然。狂奔之下,山姆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消费者不满”,而是商业模式的一场临界点测试,在这场测试中,它必须必须清晰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 如何在规模化中,保持“精选”的稀缺感?
- 如何在数字化中,不丢失“真实”的信任感?
- 如何在本土化中,延续“全球品质”的品牌溢价?
这些难题看似复杂,其实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不是中产们在身份焦虑,焦虑的是山姆自己。当那只“紫牛”开始为了更大的牧场而改变颜色时,它还是原来那只让人过目不忘的紫牛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