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邮政局对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快递”)实施行政约谈,指出其经营行为不规范、随意调整运营规则、服务质量不高、快递员合法权益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这一监管动作不仅是对中通快递的警示,更折射出整个快递行业在快速发展背后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中通快递在过去五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业务量从2020年的170亿件增长至2024年的340亿件,2023年市场份额曾达22.9%。
但竞争加剧导致中通快递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员工权益保障、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出现短板,这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暴露了快递行业在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
01
快递员视角:
员工权益保障的多重缺失
员工权益保障是中通快递此次被约谈的核心问题之一。
截至2024年底,中通快递正式员工24477名。值得一提的是,中通快递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提到,除了正式员工,公司还有超6万名外包员工,远超当时的正式员工人数23906人。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真正享受到完善劳动保障的比例却不容乐观,中通快递员与快递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少问题。
收入与罚款的矛盾:不少快递员称,派费及收入越来越低,但要求和规矩扣款越来越多,只要派件收到消费者投诉就会罚款;
社保缴纳的缺失:大部分快递员都没有交社保或或者保险,以"劳务派遣"为名规避社保责任的做法,在快递行业很常见;
劳动关系的模糊:在加盟制体系下,快递员与公司的关系复杂,多以承包协议代替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模糊不清、法律责任承担不明
02
客户视角:
服务质量不佳,投诉机制存在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截至今年11月11日,中通快递累计投诉量达109012条,近30天内新增投诉1718条,其中占比较多的投诉问题是“快递丢失、延误配送、售后服务欠缺、已到不配送”等。
![]()
有消费者反映称,自己收到中通快递寄送的电话卡后遭遇诈骗,经查寄件人信息为虚假信息,而中通快递在寄送电话卡时未核实运营商资质,相关投诉要求企业给出赔偿和解释。另有消费者投诉,中通快递未经同意便将快件放置在驿站,快递员拒绝接听电话,导致无法及时沟通取件事宜。
当然,投诉案例也不止中通快递一家企业。在黑猫投诉、12315平台以及各地邮政监管平台上,可以看到多家快递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上问题。问题根源到底是快递员本身的“职业素养问题”,还是快递制度上有问题?
不少消费者为快递员“喊冤”。某客户在淘宝购物,快递物流显示已签收,但家门口没有,于是联系平台选择了“未收到包裹”按钮。随后快递员告知系送错地址并及时重新配送,但仍被扣款50元。该消费者试图向平台证明非快递员责任,却无法撤销投诉。另有上海客户因误按“未收到货”按钮,导致快递员被罚200元,即便后续主动联系中国邮政-邮政业申诉服务平台,表达撤销投诉的诉求,反而增加了一次投诉记录。
这些案例折射出,消费者与快递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需要更合理的机制予以化解。
03
监管视角:
政策完善和企业自律的双驱动
近几年,我国关于快递物流行业的监管政策越来越完善,内容覆盖了绿色环保、配送时效以及快递员权益等多个关键领域,为行业健康发展划定了清晰边界。
![]()
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既需要监管部门严格规范企业,从政策方面规范快递行业的经营行为;更需要企业从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双方面入手,用长期眼光真正尊重规则。
在ESG治理视角来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关系,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员工和终端客户都是其核心利益相关者,本应该是企业重点服务和维护的对象。但是对中通等加盟制的快递来说,以罚代管的模式下,员工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通道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终端客户服务的质量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快递企业不应该将快递员作为客户服务质量的最终负责人,而应主动肩负起主体责任,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薪酬体系,搭建高效的申诉渠道,让员工安心和有希望的工作,带动终端客户服务的优化,实现企业业务价值的良性传递,最终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