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1月,菲律宾刚刚被两场台风接连“暴击”,全国一片狼藉,死伤惨重。在菲律宾民众最需要帮助的一刻,我国迅速出手,把饮用水、帐篷、抢险设备,还有真金白银送到灾民手里,且只给民众,不给政府和军队。
![]()
反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平日里将“盟友”之词挂在嘴边,此次,无一伸出帮扶之手。
更具意味的是,菲律宾主流媒体于这场灾难过后,悄然转变口吻。如今提及黄岩岛,竟也开始用“属于中国控制”这般表述,着实耐人寻味。
2025年11月初,台风“海鸥”和“凤凰”一前一后,轮番登陆菲律宾,像两个不速之客,把这个本就脆弱的国家拖入了灾难深渊。风暴肆虐过后,眼前景象一片狼藉。诸多房屋颓然倒塌,道路被迫中断,电力供应陷入瘫痪,通信亦近乎失联,往昔的有序被这风暴搅得支离破碎。
![]()
官方统计,死亡人数超过200人,失踪超过百人,受灾人口高达210万。总统马科斯不得不直接宣布,全国进入一年灾难状态。
在菲律宾,台风年年有,但像这样连续两场强台风正面袭击,再加上基础设施本就薄弱,灾情堪称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灾后,菲律宾各地的民众陷入无助:许多家庭流离失所,临时避难所人满为患,饮用水和食物成了最大难题。救援队伍人手不足,物资供应跟不上,大量灾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求助信息,指望政府和国际社会能及时伸出援手。
![]()
这时候,菲律宾社会分成两派:一派希望“老朋友”美日澳能出手相助,另一派则开始期待邻国行动。很快,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重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白宫没有任何实质性援助声明,日本和澳大利亚更是低调到几乎“消失”。菲律宾媒体和民众开始反思:谁才是真正关心菲律宾人民的朋友?
当菲律宾全国陷入焦头烂额之境,我国援助团队携物资已悄然奔赴灾区。和以往不同,这次我国援助的对象明确写明是“菲律宾人民”,完全绕开了菲律宾政府和军方。
这一做法在国际救援领域其实很少见,但对于菲律宾这样一个灾后腐败和分配效率一直被质疑的国家来说,准确地把物资和救命钱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意义非凡。
![]()
我国送的不光有饮用水、帐篷、抢险设备、医疗物资,还有直接用于灾民救助的现金现汇。这些物资和资金直达受灾群众,没有经过政府层层转手,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援助的透明和公正。
许多灾民接受采访时说,第一时间拿到的救援物资居然是“Made in China”,这让他们既惊讶又感激。和以往“国家对国家”的官方援助不同,这次是“人民对人民”的真情流露。
很多菲律宾网友在网络上留言,感谢中国及时伸出援手,有人甚至说:“这才是真正的邻居。”一位灾民直言:“我们记得谁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了我们。”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通过社交媒体扩散开来,慢慢地影响了舆论场。
![]()
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号称“盟友”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在这次台风灾难发生后,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援助。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对媒体表示“关注菲律宾灾情”,但白宫官网和美国驻菲使馆都没有发布任何有实质内容的救援承诺。日本和澳大利亚更是低调到极致,除了几句例行公事的慰问,没有任何大型救援队伍或物资到达菲律宾。
这种“口头支持,实际观望”的态度很快被菲律宾媒体捕捉到。过去,美日澳在南海问题上一直是菲律宾的“后盾”,但这次灾难里,菲律宾民众和媒体对这些盟友的“缺席”颇有微词。
![]()
菲律宾一些主流媒体甚至罕见地把美日澳的“冷漠”与我国的“雪中送炭”作了直接对比。许多新闻评论都提到,现实让菲律宾民众看清了“谁在关键时刻真心实意,谁只是嘴上说说”。
说到中菲关系,绕不开南海问题。过去几年,黄岩岛附近的争议几乎成了中菲关系的常态。2025年之前,我国通过向联合国递交黄岩岛领海基线和海图,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不断通过海警执法,堵住了不少试图非法进入黄岩岛海域的菲律宾渔船。这些举措,既是法律上的巩固,也是全球治理规则下的“亮剑”。
![]()
在我国援助落地、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邻居温度”后,菲律宾主流媒体话锋发生了微妙变化。一些大媒体不再单纯渲染对立,而是开始弱化南海争议。
更罕见的是,有几家媒体在报道我国救援时,用上了“黄岩岛属于中国”的新表述。虽然这种说法没有上升到官方立场,但在菲律宾媒体圈里,这个转变已经足够引人注目。
我国这次在菲律宾的救援行动,可以说是“软实力”的生动展示。不是单纯靠钱砸出来的,也不是靠外交辞令堆积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和细致入微的操作,打动了菲律宾社会。援助对象精准对准“人民”,避开敏感的政府和军队,既保证了物资的高效分配,也极大提升了我国形象。
![]()
我国并没有趁机对南海争议“喊话”,而是用行动证明,邻国之间可以和谐共处。菲律宾媒体的态度转变,恰恰说明了“软实力”的分量。有评论指出,南海争议这件事,舆论场上的风向往往比政府立场更能影响决策者的思路。
在这次台风灾难和我国援助行动后,菲律宾国内的舆论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每次南海有风波,菲律宾媒体就会轮番炒作,甚至有些政客借机加码。但现在,舆论重心悄然转向民生和灾后重建,南海话题热度下降。
有些地方议员甚至在社区活动中提到:“现在最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分歧。”越来越多菲律宾普通民众开始关注现实问题,对南海争议的“热情”明显降温。这种风向变化,其实是民心所向的直接体现。
![]()
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友好”,也不是“投降”,而是现实主义的选择。对于菲律宾媒体来说,报道我国救援行动、承认我国对黄岩岛的控制,一方面是对我国善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众态度的微妙变化。在灾难和重建面前,争议和对立已经不是主旋律,现实利益成了最重要的考量。
有菲律宾媒体评论员在专栏里写道:“邻国之间有分歧很正常,但在危难时刻,是谁伸出手,谁值得信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样的声音,过去在菲律宾主流媒体几乎听不到。现在,这些评论成了舆论场的新常态。
![]()
有人说,“钱没白出”,其实说的是善意的回报。我国这次对菲律宾灾民的援助,不仅救了人,更赢得了人心。南海争议虽然没有因为一次救援彻底消失,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倾斜已经说明了一切。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在南海争议里一直是菲律宾的“靠山”,但这次灾难证明,关键时刻这些“靠山”未必顶用。
结语
我国这次救援行动,不仅提升了国际形象,更让菲律宾社会对“邻国关系”有了新的认知。现实证明,真心实意的善意,才能打破隔阂,赢得尊重。菲律宾媒体的话锋转变,黄岩岛话题的“主权承认”,其实是对我国救援行动的最高肯定。
![]()
在国际社会,舆论的变化往往比外交辞令更能影响大局。菲律宾社会的这一波“变心”,可能会在未来的南海问题上产生深远影响。民心所向,才是最难逆转的力量。现实世界里,谁也无法忽视民众的声音。
参考:钱没白出,中方援助菲灾民后,菲媒回馈一份大礼:黄岩岛主权属华——网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