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日本政府决定派官员金井正彰紧急访华时,他们以为外交沟通仍留有回旋余地,甚至希望通过“解释、澄清”来平息局势。但抵达北京的金井很快意识到,这次并不是一次常规的危机处理,甚至连“协商”都称不上——中国方面已经将事态界定为原则性问题,并明确表示:日本派谁来都无法改变中方的立场。
![]()
这场风波虽然源于日本政坛人物高市早苗发表的涉台言论,她并不是第一次以强硬姿态示人,但这一次,日本国内的舆论背景与地区局势叠加,使其言论造成的影响远超以往。
她的相关表态在中国被视为对主权问题的公然挑衅,而中国方面的反应也表明,中方并不把这看作单一人物的“失言”,而是日本政治生态变化的外在表现。
与日本官方希望呈现的“个人问题”完全不同,中国的判断更倾向于“集体倾向”。原因有三:
第一,高市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飙升到70%,这意味着极端立场不仅存在,而且获得广泛认同,说明这一风向已经渗透到日本社会层面。
![]()
第二,日本政坛近年来的安全政策整体右倾化明显,从军事预算连年增长,到修改安保政策,再到台湾问题上不断出现强硬声音,日本政治环境相较十年前已有明显变化。
第三,历史背景决定中国对此类风险的敏感度更高,军国主义的历史记忆在中日关系中不可被忽略,因此,只要出现相关迹象,中国都会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进行警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再愿意接受“澄清说辞”,而是将矛头指向更深的源头——日本内部的右翼思想以及潜藏的军国主义倾向。
当日本政府意识到局势失控时,才紧急安排金井正彰访华,根据外务省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访华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三点:
![]()
第一,向中方说明日本对“一个中国”的立场未变;第二,强调高市言论并不代表政府整体政策;第三,要求中方处理其认为“过激”的部分中国涉日评论。
但困难在于,日本内部并未形成一致立场。高市的发言不但没有受到严厉批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展现强硬外交姿态”,这使得日本政府试图“息事宁人”的外交行动缺乏说服力。
更关键的是,金井正彰的级别在中国外交体系中并不足以应对这类涉及核心主权的问题,中国外交系统对此的判断是:日本并没有真正拿出诚意。
![]()
据参与相关会谈的中方人士透露,日本方面甚至未考虑以撤回高市言论或公开澄清的方式来缓和局势,而是希望通过解释绕开核心矛盾,对中方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北京方面选择了直接表达对金井的不认可——不仅没有安排高规格接待,还在其访问期间连续推出多项反制措施。
就在金井落地北京当天,中国外交部、文旅系统、媒体以及多项双边机制几乎同步采取行动,形成了外界称之为的“组合拳”。
先是中国外交部公开强调,日本在1972年与中国建交时已明确承诺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不与台湾地区保持官方往来,中方指出,这一承诺不能因任何执政党更替或任何政治人物上台而改变,这番表态指向明确:并非针对高市个人,而是提醒日本政治体系。
![]()
随后相关部门又暂停发布中日联合舆论调查,这是象征意义极强的一步,因为该调查每年都作为双方民意交流的重要机制,一旦暂停,意味着民间层面的合作也被中止。
还没等日本缓过神来,中国又暂缓了日本电影在中国上映,要知道,日本电影在中国拥有稳定市场,此举是文化领域的明确信号:交流可以有,但必须尊重基本政治底线,不难看出,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日本方面意识到问题远比此前判断的严重。
总之,台湾问题无法妥协,这是中国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外交体系中被定义为“核心中的核心”,因此,不管任何国家试图从中获取外交利益或政治空间,都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信可以试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