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配油条,而非牛奶面包,是你早上起床后的选择。这个看似随口的决定,你以为由自己主导,但大脑悄悄完成决策过程的时间,早于你意识到要喝豆浆的时刻,这一点神经科学家早已发现。基因的影响、成长环境的印记,还有前一天晚上的睡眠质量,是你以为的自主选择。自己人生的创作者、独一无二故事的书写者,或是既定剧本的追随者、认真的阅读者,我们到底是哪一种?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日常选择里,也在那些深夜里的自我叩问中。
![]()
这样的实验曾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进行:志愿者被要求面对屏幕选择按下左或右按钮,大脑活动同时由仪器监测。志愿者明确意识到自身选择前的几百毫秒,大脑特定区域已出现明显神经信号,这是实验结果所显示的结果。自由意志可能仅是一种错觉,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过往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由神经学家们据此提出。就像一颗多米诺骨牌,从出生那一刻甚至更早,基因、家庭、教育、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在悄悄推动着后续的走向。
身边很多人在纠结命与努力的关系时,无意识代入这两种身份的状态,被我所发现,遇到挫折就默认自己是读者,把一切归因为命中注定,顺遂时又坚信自己是作者,骄傲于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摇摆不是虚伪,而是我们对人生真相的本能探索。一种确定感,让未知未来有迹可循,我们渴望找到,一份掌控感,盼着自身努力能真的改变些什么,我们同样攥紧。这种矛盾,恰恰是人类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既不想被命运裹挟,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能对抗一切。
![]()
我们总觉得我是稳定的,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是同一个人,但仔细想想,昨天在意的小事今天可能根本不在乎,此刻的想法和一小时前也可能不一样。一系列不断变化的思想、情感、记忆和体验的集合,便是所谓的我。哲学家们早就质疑过恒定自我的存在。这些零散的片段被大脑一个清奋的存在整合起来,连贯的自我叙事由此编织而成,让我们误以为有一个固定的核心在主导一切。从这个角度看,人生故事更像是大脑自动生成的文本,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沉浸在主角的喜怒哀乐里,甚至忘了这份自我本身,就是被构建出来的。
别人的人生轨迹在短视频里呈现时,我偶尔会下意识思索:换做我在他的处境里,会有不同吗?但其实这种假设本身就很有趣,我们既想知道剧本的固定走向,又忍不住想改写它,活脱脱是看剧时忍不住吐槽剧情,还想替主角拿主意的模样。视频里的人,会让我们心生惋惜,觉得当初他若选另一条路便好了,却忘了自己也在经历类似的选择。对读者身份的不甘,对作者权力的隐秘渴望,本质上构成了这种代入感。
![]()
我们仍会为做错的事后悔,若所有选择皆为注定,这一点何以解释?为什么看到别人犯错还是会指责?为什么社会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规范行为?这些情绪和制度,都建立在一个潜在的共识上: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如果一切都是前因注定,责任便失去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人犯错,到底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是命运剧本的安排?这个问题困扰着普通人,也让哲学家和法学家争论不休。更容易缺乏进取心、更少承担责任的人,往往是过度相信一切皆为注定的群体,这一现象被社会学家发现,而坚信自己能掌控人生的人,往往愿意付出更多努力,也始终保持韧性。这说明,无论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相信自己是作者,本身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曾被我见过有用一切都是命逃避努力,将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出身不佳的人,也见过明知处境艰难,比如出身贫寒、身体有疾,仍拼尽全力改变生活的人。是否相信自由意志,并非这两种状态差别的核心,是否愿意主动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起哪怕一点点重量,才是关键所在。剧本,被前者完全交付了自己,修改的可能也被其放弃。属于自己的注解,后者则在既定的框架里努力书写。这些主动的注解,往往藏着人生的质感,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也能让故事焕发独有的光彩。
![]()
更贴近生活的答案,很多学者提出的相容论早就给出了,完全自由还是完全注定,其实不必纠结。选择不受任何影响,并非自由意志的含义,我们自身的欲望、信念和理性思考,才是选择的源头,而非外在的强迫。自己的出身,无法被你选择,是否努力学习,却可以被你决定。自己的性格底色,你无法改变,但如何与世界相处,你可以选择,未来的意外,你不能预测,但面对意外的心态,你可以掌控。各种因素虽限制了这些选择,但做出它们的主体依然是你,作为作者的核心意义,正是这份源于自身的决策力量。
整理房间时,固定的是衣柜的大小、房间的格局,由你决定的,是衣服怎么摆放、要不要加个收纳盒、能不能留出一块读书的小角落。甚至有时候,家具位置被你稍作调整,整个房间的采光和氛围就随之改变,原本拥挤的空间也突然变得通透。既定的框架,比如生老病死、时代背景,大概为人生所拥有,无限的即兴空间,同样为人生所具备。整个剧本无需我们推翻,属于自己的细节,我们只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写下,积累这些细节,人生故事便会变得独一无二。
![]()
全能的作者,我们不必成为这样,每一个情节的走向,也无需我们强行掌控,被动的读者,我们不必做,命运的摆布,更无需顺从。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坚持每天读书、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在困境中不轻易放弃,正是为人生故事增添独特笔触的关键。故事的大框架,这些笔触或许不会改变,但故事的质感,却会被它们彻底重塑,这些日常的选择里,藏着故事的最终模样,是平淡无奇还是波澜壮阔,是消极颓废还是积极向上。
一种写法从来不是人生精彩的全部,一种读法也并非其唯一可能。命运给出的剧本,你既可以认真阅读,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空白之处,你也可以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努力和坚持。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成长、温暖和意义,才是无论书写还是阅读,真正重要的内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