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ommonApp刚刚开放四天,就已经收到15,103名申请者提交的 41,125份材料,平均每位学生提交2.7所学校,美本留学遇冷的说法不攻自破。
但是刚刚公布的完整招生数据,却又出现另一番景象,美国留学风向果然变了。
美国本土学生的申请热情持续飙升,但国际申请者却罕见出现下跌。
中国申请人的情况如何?和大家想象中一样明显遇冷吗?答案出乎我们的意料。
美本早申新趋势出现中国申请人怎样才能避开申请季内卷?11月22日,我们在深圳举办年度重磅活动现场将有留学圈大咖、知名高校教授来讲透如何摸准风向
![]()
趋势一:国际申请人断崖式下降,中国申请人稳住了
截至11月1日,目前有962,284名学生通过Common App提交了4,716,352份申请材料,人均提交量达到4.9份,比去年的4.68份明显增加。
今年创建Common App账号的人数已经突破220万,比去年增加4%。
其中早申请人数也达到913,087人,增长幅度达到5%,而早申提交量更是暴增10%。![]()
虽然美本申请一直被唱衰,但申请数据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事实:申请人数增加、申请量也大涨,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不过要单拎留学生数据来看,今年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国际申请者出现下跌,跌幅还不少。
在今年91万多的申请人中,国际学生只有72,405人,比去年的79,519人下降了9%。相反,美国本土申请者却增长了7%。
也就是说,本申请季,美国大学正在经历国际留学群体的数量萎缩。![]()
从地区来看,除美洲和大洋洲基本持平外,其他主要生源地全面下滑。
亚洲申请人数41,373人,下降了9%;非洲13,456人,下降18%,跌得最狠;欧洲有4,224人,下降了6%。![]()
不过,中国申请人的数据却依然坚挺。
截至11月1日,中国申请人共有13,004人,和去年相比只下降了0.8%,人数减少了111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比之下,国际生第二大来源国印度却大幅下滑,申请人数减少了14%。
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移民、签证政策收紧的实打实影响了很多国际学生的留学决策。
但中国留学家庭依然理性且坚定,中国依然是美国高校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国际生源地。
整体来看,Common App的最新数据说明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趋势:美国本土的申请热度达到史无前例的高,但国际生留学美国已经进入调整期。
至于中国学生,数量依然保持较高稳定性,美国对中国留学家庭吸引力没有下降。
在激烈的申请竞争中,“早一步,机会就大不同”。EduKnow每年都会邀请一线业内大咖导师、名校毕业生和校内规划指导,第一时间解析早申趋势与最新案例,无论是直播还是线下活动,都能帮助家长抓住申请季的关键窗口。
新一期 早申系列活动 即将开启——
![]()
趋势二:标化回潮、顶尖名校更卷
这两年的美国大学申请有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标化成绩正在强势回归。
目前,Common App上已经有约5%的院校恢复强制提交标化,其中包括哈佛、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藤校,标化再次成为美本申请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2025-2026申请季早申数据也能看出这一变化趋势:
提交标化人数:543,844,较去年增长11%未提交标化人数:418,440,较去年下降1%![]()
而提交标化成绩的申请人2025 fall申请季比2024 fall申请季增长了9%,而2026 fall又在2025 fall的基础上再增加11%。
Common App还汇总了不同录取率学校在早申阶段的申请量变化,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今年申请格局的微妙变化。
录取率<25%的Most Selective院校,一般是指美本Top 30院校,在2026fall早申申请量只增长了4%,增速最慢。
Highly Selective主要是录取率25%-49%的院校,一般是美本Top 30-60院校,申请量增长12%。
More Selective录取率50%-74%的院校,主要是美本中段院校,申请量增长13%,增长幅度最大。
Less Selective录取率≥75%的院校,主要是一些州立公立以及保底校,申请量增长了10%。![]()
从往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国际申请人,特别是中国申请人的目标几乎都是录取率<25%的Most Selective院校。
尽管今年的国际申请人数减少,但在Most Selective院校的国际生人数只减少了2%。
可见虽然顶尖名校申请量增幅不大,但选择早申阶段申请顶尖名校的都是高实力选手,竞争非常激烈
中端院校的申请增长最大,可以看出更多申请人在早申阶段倾向于保守操作,而推动这一增长的主力,可能主要来自美国本土学生。
![]()
趋势三:RD越来越卷,早申成为主战场
根据Common App数据,过去三年申请人的申请策略也发生了变化,早申阶段的申请量在快速增加,常轮申请反而放缓。
在早申中,ED和EA的数据表现各有不同,但都在快速升温。
今年ED申请量比去年增加了4%,虽然涨幅不算特别大,但ED的绑定性不能被忽略。
因为被ED录取,学生必须去读,这对学校来说最省心,也最容易提前锁定生源。
所以很多Top 20、Top 30的名校,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录取都在ED阶段发出。
随着名校越来越想在第一轮就确定靠谱学生,所以ED申请对国际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
相比之下,今年EA增长了9%,是申请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一轮。
因为EA不绑定、风险低、出结果早,而且提供EA的院校中,有超过75%都表示EA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RD。
大学录取的名额是固定的,ED和EA率先录取了更多学生,那么留给RD的名额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国际生越晚申请越激烈,因为不仅要和常规轮庞大的申请人数竞争,还要和从早申中delay到RD的申请者竞争。
整体来看,早申请已经成为美本录取的主战场,想冲刺好学校、想提高成功率,把重心放在早申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
Common App的早申数据一向被视为美本申请最新的风向标,而从2026 fall的早申情况来看,美本申请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美国本土申请人热情越来越高,但国际学生群体出现了猛烈下跌,不过,中国学生的申请量依然稳定。
在国际生池子变小的情况下,中国学生的存在感反而变强了,录取的可能性比过去更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名校更容易了,事实上竞争强度一点没有降。
随着Test-optional逐渐退出,标化考试又重新变成名校筛选的重要标准。SAT/ACT不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名校申请的基础门槛。
对国际生来说标化成绩一直是大优势,但是当大部分申请人都提交标化成绩,也说明了高分不再是稀缺。
中国学生如果想在同质化的申请池里突围,仅靠高分已经不够,还要在活动、文书、竞赛、研究等软实力上全面加注,打造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图源:Unsplash
在申请策略上,ED/EA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择校策略将会成为美本申请决定成败的关键。
申请人更要尽早规划,合理选择冲刺/匹配/保底校list,不要盲目从早申,也不要把全部希望压在RD。
整体来看,美本申请正在加速进入理性时代。想要提高成功率,申请人就要更早规划、更早准备、更讲究策略。
从最新情况来看,美本申请中不仅没有遇冷,而且利好消息也不少。
特朗普在11月10日在福克斯新闻节目《英格拉汉姆视角》中表示,美国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削减外国学生数量将摧毁美国的大学系统。
他再次提到,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把每年发放给中国学生的签证数量从30万增加到60万,来支撑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运转。
图源:FoxNews
虽然中美两国是否能够重回蜜月期还不确定,但留美大方向依然是向好的。
在这个杂音和情绪化解读不断的时代,我们只有不被信息洪流裹挟,才能真正抓住机会。
参考资料:2025-2026 First-yearApplication Trends Through November 1Trump doubles down on plan for 600,000 chinese studentvisas despite MAGA backlash
责编:萝拉
排版:Ya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