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进化论”时,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
是达尔文、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那需要以“百万年”为单位计算的、缓慢而悠长的自然选择?
我们总觉得,进化,是一个发生在遥远过去、和我们现代都市生活毫无关系的宏大概念。但如果我告诉你,一场场无比真实、甚至可以说是“被加速”了的进化,正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眼皮底下的“水泥森林”里上演呢?
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地球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纽约。这座人类文明的丰碑,如今,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前所未见的“进化实验室”。
一座桥,如何“创造”出两个物种?
在纽约曼哈顿北部,有一片不起眼的、长满树林的小山坡。这是整个城市里为数不多的、还保留着洁净泉水的地方。在这些泉水边,生活着一种名叫“暗棕脊口螈(Desmognathus fuscus)”的小生物。
![]()
60年前,它们曾是纽约常见的物种。而如今,它们被困在了这片小小的山坡上,像是一群被遗忘的“原住民”。
更残酷的是,人类的城市建设,在这片小小的山坡上,先后两次修建了宏伟的高架桥,将它们本就狭小的栖息地,一分为二。
进化生物学家杰森·穆恩希-索斯(Jason Munshi-South)和他的实验室,对这里的蝾螈产生了兴趣。他们惊奇地发现,通过分析几小段DNA,他们就能精准地判断出,一只蝾螈究竟是来自桥的南边,还是北边。
这意味着,仅仅因为一座桥的物理隔离,这两群曾经是“一家人”的蝾螈,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已经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进化岔路。我们的一项基础建设,在无意之间,改变了一个物种的演化史。
公园里的“超级老鼠”:一部正在发生的“X战警”
蝾螈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更具代表性的进化案例,发生在我们更熟悉的动物身上——老鼠。
当然,不是你家公寓里乱窜的那种家鼠,而是一种名叫“白足鼠”的、在人类到来之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著”物种。
![]()
400年前,当纽约还是一片连绵的森林和草地时,这些白足鼠是一家亲,它们的基因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交流,彼此之间没什么差别。
而今天,纽约的公园,变成了一座座彼此隔绝的“森林孤岛”。一只生活在中央公园的老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跑到布鲁克林的展望公园,去和那里的同类“联姻”。
这种地理上的隔离,导致了惊人的进化差异。如今,科学家可以仅凭一段DNA,就准确告诉你,这只老鼠的“户口”,究竟属于纽约的哪个公园。
所以,它们到底在哪些方面,变得不同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绘制了一幅被称为“曼哈顿图”的基因差异图谱。在这幅图上,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基因,点的位置越高,意味着城市老鼠和它们乡下亲戚的这个基因差异就越大。
那些位于“摩天大楼”顶端的基因,揭示了城市老鼠正在进行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自我改造”:
更强大的免疫系统:城市里种群密度极高,更容易爆发疾病。为了生存,城市老鼠正在进化出更强的免疫基因,以抵抗各种病菌的侵袭。
全新的新陈代谢:它们的食物来源,早已从野果和昆虫,变成了我们丢弃的披萨、热狗和各种高热量垃圾。它们的代谢系统,正在飞速适应这种全新的“城市饮食”。
惊人的“解毒”能力:这是最科幻的一点。纽约的城市土壤,被铅、铬等各种重金属严重污染。而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城市老鼠,竟然进化出了能够耐受重金属毒素的基因!
它们正在变成真正的“城市生存专家”,一部活生生的“X战警”进化史,正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上演。
进化,是一个动态的、正在进行的过程
纽约的故事,只是全球无数大都市的一个缩影。
进化,从来不是一个尘封在博物馆里的遥远概念。它是一个动态的、正在进行的过程。而我们的城市,我们修建的每一条马路、每一栋高楼,都在无形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用“地理隔离”和“环境压力”,筛选、重塑、甚至“催熟”着我们身边每一个生命的进化路径。
所以,下一次,当你走在城市公园里,看到草地上奔跑的松鼠、电线杆上驻足的鸽子时,不妨换一个眼光去看待它们。
它们,不仅仅是城市的点缀。它们是这个巨大实验室里的“实验品”,是顽强的幸存者,是正在书写中的、全新的进化篇章。
而你,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或许,下一位洞察生命终极奥秘的达尔文,并不需要远航到加拉帕戈斯。
他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张纽约的地铁票。
所以,有没有想去纽约看老鼠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