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记者从大同市召开的“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专场)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大同市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重点工程推进成效显著,综合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大同市积极推进重点交通建设工程,不断完善、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天黎高速云州街互通建成通车,打通市区“东大门”;省道S203线东王庄至兴胜村段及康养支线二级路提质改造工程、云冈区省道205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国道239线广灵县城改线建成并投用,国道109线、208线大同市过境改线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长城一号公路全线贯通,“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建成125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连通A级以上景区21个,同步建成风景道190公里、慢行道111公里,“快旅慢游”体系基本形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1538.6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
各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完成303台新能源车更新和305座公交候车亭、200座电子站牌新改建任务。2025年,新开通2辆音乐巴士、1辆双层观光巴士,打造城市流动风景线。加快推进出租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租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大同成为内蒙古中西部通往华东、华南的“快速走廊”。每日发往北京的车次已达35趟,发往太原方向的近50趟,基本形成“公交化”发车,上海、杭州、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均开通直达列车。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持续优化、拓展航线布局,开通中国香港、韩国首尔、泰国曼谷、俄罗斯莫斯科、蒙古国乌兰巴托等国内、国际航线。此外,成功申报国家级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完成大同低空飞行服务站接收及全市G类空域划设提报,为低空经济发展预留空间。
运输市场监管更加有力,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大同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一路三方”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运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努力维护运输市场秩序。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交通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印发《大同市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截至2024年年底,建成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63个、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18条。开展绿色出行城市创建,经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考核评价,大同市成功进入全国绿色出行城市行列。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和货运车辆,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本报记者 吕汉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