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的斑点叉尾鮰在网中翻腾跳跃,原本平静的水面顿时浪花飞溅,捕捞人员喊着号子合力收网……11月4日,东台条子泥垦区养殖基地热闹非凡。“11月已进入‘开塘’销售旺季,现在每天捕捞量稳定在7万斤左右,按不同规格销往北京、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市场价每斤约8元,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养殖基地负责人姜海月向记者介绍道。
![]()
作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省沿海集团条子泥养殖基地
拥有1.8万亩标准化连片淡水养殖池塘
配套0.8万亩生态尾水净化区
近年来
基地立足沿海滩涂资源优势
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建设智慧渔场
推动养殖模式从“经验养鱼”向“数据养鱼”转型
遍布基地全域的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溶解氧、pH值等关键指标,31套智能投喂系统根据鱼群生长需求自动调整投饵量,56套池塘底部微孔增氧系统与600余台节能增氧机构建起立体增氧网络……这些“黑科技”共同构成养殖管理的“神经末梢”,所有数据最终汇入“数字渔场管理系统”,实现对养殖全流程的环境监测与成本管控。“过去巡塘靠走、投料靠手、用药靠判断、施肥靠经验,现在只需在手机上轻点,池塘里水温、溶氧、鱼群活动情况一目了然。”有着20年养殖经验的老技术员王师傅感慨,数字化不仅省人力,更让养殖风险降了一大截。
![]()
针对高密度单养面临的水质调控难、鱼病多发、尾水达标压力大等问题,基地经多年探索,成功总结出“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鲢鳙+银鲫”和“小规格斑点叉尾鮰+鲢鳙+南美白对虾”两套生态立体混养模式。在“鱼虾混养区”,0.5至1斤的小规格鮰鱼与南美白对虾同塘共生,“虾吃残剩饵、鱼清病弱虾、鲢鳙滤食浮游生物,不仅让水层得到立体利用,饲料利用率还得到有效提升。”姜海月说,混养模式使鮰鱼发病率降低10%、抗生素使用量减少15%,亩均综合效益较单养提升20%。
![]()
目前,基地年产斑点叉尾鮰成鱼突破1500余万斤,通过“数字渔场”系统示范带动周边2万亩池塘实现标准化养殖,其中斑点叉尾鮰亩产达2500至3000斤,套养花白鲢亩产400至600斤,南美白对虾亩产约100斤,为沿海地区大规模连片池塘养殖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智慧+生态”解决方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