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出货超10万台,海外收入占比高达80%,普渡科技在看似不起眼的商用机器人领域杀出了一条全球化的道路。
2025年6月,江苏盐城建湖的普渡超级工厂,一台崭新的PUDU CC1 Pro清洁机器人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是普渡科技生产的第10万台机器人。在机器人这个充满想象但商业化之路崎岖的领域,达到这一里程碑的企业屈指可数。
成立于2016年的普渡科技,在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据23%的份额,成为行业全球第一。其创始人张涛,一位从香港科技大学休学创业的连续创业者,通过三次创业历程,最终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找到了技术与商业的最佳结合点。
01 基因
普渡科技的崛起,离不开其创始人张涛的创业基因与技术洞察。作为一位连续创业者,张涛的创业历程始于科技媒体,深化于机器人领域。
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期间,张涛专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但他并未循规蹈矩地完成学业,而是选择休学创业,这种技术背景为他日后创立普渡科技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创建普渡之前,张涛已经创办了国内头部科技媒体雷锋网并任主编,随后又创办了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
多次创业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行业洞察,第三次创业选择了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
张涛创业之初就明确了技术驱动的路径:“创业对我来说,是把技术跟商业结合,去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
凭借对机器人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商业模式的敏锐洞察,他带领普渡科技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并于2019年入选“中国人工智能100人”榜单,成为业内公认的技术与商业双料专家。
02 筑基
在技术路线上,普渡科技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路径——自研核心算法和零部件,构筑技术壁垒。这一点在机器人行业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成本及可扩展性。
普渡科技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运动控制、多机调度、感知避障等领域构筑了很深的技术壁垒。截至2022年,公司已申请600多项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60%。
在技术实现上,普渡科技自主研发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运动算法,其中视觉感知、建图定位、运动调度这三大维度的核心技术赋予了机器人高度智能化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公司开创了在餐厅这样的复杂场景实现3D避障的先河,解决了机器人在高峰期通过性的行业难题。
针对行业痛点,普渡科技还重点打造了一套机器人调度系统SCHEDULER,系统采取去中心化、灵活自组网通信方案与算法架构,使每台机器人都能与同一网络里的任意机器人直接通信,快速计算和决策,大大提升了多机协作效率。
在硬件方面,普渡科技通过自研单线激光雷达、主动双目深度相机、伺服轮毂电机和主控核心板等高性能核心零部件,逐项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不仅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保障了供应链的畅通稳定。
03 演进
普渡科技的产品演进策略清晰而高效:从餐饮配送切入,逐步扩展至全场景覆盖。这一策略让公司在初期能够集中资源攻克特定场景,随后逐步拓展应用边界。
2017年,普渡科技推出的智能送餐机器人“欢乐送”,开创了业界无轨送餐机器人之先河。随后,公司陆续推出了高端送餐机器人“贝拉”、主打呼叫通知功能的配送机器人“好啦”、配送迎宾机器人“葫芦”等多款产品。
通过丰富产品矩阵,普渡科技不断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2021年,公司在配送机器人的基础上,开辟清洁机器人业务版图,推出商用清洁机器人CC1。这一扩展标志着普渡科技从单一配送场景向多元化场景服务的重要转变。
2024年9月,普渡科技再次跃升,发布首款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这款机器人身高165厘米,重量45公斤,仿生臂的臂展达到65厘米,整机拥有30个自由度。
基于仿生双臂和全向移动底盘设计,PUDU D7能够在多个场景中执行复杂任务操作,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商业化落地。
更令人瞩目的是,普渡科技在2024年于业内首次提出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将共同构成机器人行业未来生态的愿景,并随后推出了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和人形机器人PUDU D9。
成为行业首家完成三种形态机器人产品全面布局的公司,为未来增长打开了广阔空间。
04 护城
在机器人行业,量产能力是区分概念型公司与商业化公司的重要分水岭。普渡科技通过自建超级工厂,构建了强大的制造护城河。
2024年8月,普渡机器人在江苏盐城建湖的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占地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满产年产能可达10万台。工厂采用物联网技术。
通过供应商协同、IPD流程集成、生产质量溯源和仓库管理等,实现了机器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为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树立了量产新标杆。
2025年,普渡科技再次布局华南市场,投资12亿元在虎门建设普渡智能机器人华南总部项目。该项目占地约99亩,主要建设两栋5层高标准厂房和一栋5层办公楼。
定位为服务机器人生产基地及服务机器人全球物流仓储中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生产配送机器人25000台、清洁机器人15000台。
制造体系的布局不仅保障了普渡科技在高品质和高交付能力上的领先,也成为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目前,普渡的出海营收稳定在8成以上。
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接近半数的市场份额领跑商用服务机器人出海。
05 视野
普渡科技从成立初期就放眼全球市场,这一定位使其避开了国内市场的红海竞争,率先在全球市场建立品牌优势。
张涛在2023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3-5年计划持续深耕海外,建立覆盖更广的渠道体系。”普渡科技的出海版图已覆盖中国、北美、欧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根据相关报告,普渡科技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的情况下。
普渡科技以全球累计出货量超4万台的战绩,成为全球累计出货最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
在海外市场策略上,普渡科技主要采取直销加代理的模式。公司在海外最初采用代理模式,如今已在全球建立起数百个代理商网络。
这一策略有效降低了市场进入成本,加快了本土化服务响应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普渡科技的海外业务在企业整体业务中占比超过80%,并且曾每年呈5倍以上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韩国市场,普渡机器人累计销售额超过2000台。
海外市场的高占比不仅体现了普渡科技的全球化竞争力,也为其提供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抗风险能力。
06 资本
在资本策略上,普渡科技展现了强大的融资能力,为技术研发和全球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弹药。通过多轮融资,公司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也引入了战略资源。
根据企信宝数据,2021年5月,普渡科技完成5亿元C轮融资,由腾讯、美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投资;同年9月,再次完成由美团、大湾区基金、深投控资本、红杉中国等联合投资的C2轮融资。
C1和C2轮累计融资额近10亿元。更早的2020年,普渡科技获得由美团投资的过亿元B轮融资,随后又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近亿元B+轮融资。
这些融资为普渡科技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了强劲动力。2022年,张涛透露:“我们的技术、产品定义能力、供应链以及商业化销售体系,都已经走在行业前头。
但我们还是一家并不成熟的创业公司。”这表明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清醒的自我认知。
美团、腾讯等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为普渡科技带来了丰富的场景资源和技术协同可能性。特别是在餐饮配送领域,美团的场景资源与普渡科技的产品方向高度契合。
07 展望
随着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普渡科技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根据德勤研究的统计,预计到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0亿美元。
市场前景广阔,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是关键增长引擎。
在未来布局上,普渡科技已提出“R2X”(Robot-to-Everything)的生态架构,以解决行业壁垒,实现全场景智能生态。
公司计划通过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机器人的组合,满足全球客户不断升级的智能化需求。
在商业化路径上,普渡科技将继续深化全球本地化(Glocal)战略,通过本地化运营和产品定制,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同时,公司也将通过产品标准化和成本控制,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普渡科技也面临着盈利能力的考验。2022年,张涛曾坦言:“所有机器人公司永久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尽早跑通盈利模式。公司要依靠经营活着,而不是融资。”
为此,公司进行了组织“瘦身”,优化运营效率,这些努力使得2022年普渡科技经营性现金收入同比增长近40%,出货量超2万台。
在深圳普渡科技总部,张涛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公司第一款机器人“欢乐送”的照片。从这款开创无轨送餐先河的机器人,到如今的类人形机器人D7,普渡科技走过了一条从专用到通用。
从单点到生态的技术路径。
当下,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普渡科技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和精准的产品策略,已然占据有利位置。
随着虎门华南总部基地的建成,普渡科技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龙头地位,向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迈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