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肘老师”徐波是个奇人。
说他奇,首先得从名字说起。我估计现在的新一代网友,真未必知道这个网名背后那段戏剧性的江湖故事。跟当下的网络不同,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才是真的“群魔乱舞”:各种奇人异士在贴吧、天涯、微博翻江倒海,一个比一个离谱。
在那个时代,有一位以“科学代言人”自居的老师,人称“肘子”。煮肘老师当时是他的铁杆拥趸,迷得不行,还真金白银捐了三百万安保费,怕他被人打。但奇人之间往往不能长久共存。两个“奇点”一旦相撞,就是火星撞地球。
果不其然,二位很快翻脸,于是徐波干脆把自己的网名从“煮老师”换成了“煮肘”。字面含义:把“肘子”煮了。恩怨真假难辨,反正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徐波从此就用“煮肘”这个名到今天。这样的人,一旦有钱,风浪就不会停。
![]()
01 从网吧困兽到游戏霸主
徐波的人生,堪称逆袭的教科书式剧本。家庭条件曾经不错:母亲是国企工会主席,父亲做生意。15岁以前,他家电视、冰箱、雅达利游戏机配齐。可因为父母婚姻危机和家庭“超生”被举报,母亲精神失常、父亲赔光生意,家庭彻底崩盘。15岁那年,他被判给父亲,但父亲当场说:“我没钱,也没精力管你。”于是小小年纪的徐波露宿街头,阴冷潮湿,被老鼠咬,浑身长满疮,每日挂面充饥。
然而,天赋与坚韧让他成绩优异,小升初被推荐参加武汉外国语学校选拔考试,中考成绩甚至超过武汉市重点录取线几十分,但父亲不出学费,他只好辍学。父亲还会体罚他,甚至用改锥扎脸,满脸血。这段经历造就了他骨子里的仇恨冷酷以及反社会人格。他曾说:“如果手里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全世界30亿人都会死,我会毫不犹豫按下去。”
徐波p逃离家庭阴影的方式是网吧。网吧包三餐,有沙发睡,还能打游戏。凭着对游戏的痴迷,他免费为网易做管理员,后来正式入职。2002年,他参与《大话西游》的反馈和优化工作,一跃成为策划。2003年,他成为《梦幻西游》唯一初期策划,深度参与核心玩法设计。上线仅一年,《梦幻西游》在线人数就超过《大话西游2》的三倍。2006年离职,创办多益网络,推出《梦想世界》《神武》等游戏,实现财富自由。巅峰时期身价285亿。
如果徐波在这里收手,他就是一本励志书,但奇人不会停在“励志”这种凡人阶段。
02 弱肉强食,唯我独尊
徐波这种人,你乍一看是有钱后的狂,但深入一点会发现,他的狂是底层逆袭者特有的那种记恨和报复式自信。
他骨子里鄙视知识,甚至把这当成一种理念来宣传:“我就这学历,也能发财,那些读了书还不如我的都是废物。”
在他那里,知识不是生产力,是一种“被骗去上学的愚蠢”。这种反智,不是普通意义的“读书无用论”,是金钱战胜一切之后的那种嘲讽感,你们那些按部就班的人,都是被规训的失败者。
他的反建制也一样,不是为了正义,而是因为他不认任何制度能管住他。你可以理解成一种强烈的“反一切权威”冲动。监管?我不服。社会规则?那是给普通人设计的,不是给我的。
至于他对弱者的态度更直接——鄙视。女性在他眼里是弱者,所以立刻被归到“可鄙视对象”一栏。他的世界观里,弱者不是值得帮助的,而是“命该如此、无能者必被淘汰”的证据。
这样的人,一旦有钱、有名、无所顾忌,就很容易滑向一种“弱肉强食”的状态,世界是个战场,而我一天不击败谁,我就浑身难受。这就是我给他的画像:反建制、反同情心,把力量当本能,把优越当美德。
03 生物工程式生育
徐波不是“好色”,他对性甚至没兴趣。他追求的是“生物工程式的生育”,所以当年他当过“科学代言人”的拥趸,很正常。
捐精,找卵,找第三方孕母,流水线一样地造人。他给每个女人讲道理:“多生孩子可以多分社会资源,富豪嫁女儿、优胜劣汰儿子。”这听着像疯话,但确实吸引了一批年轻、认知尚未成熟的女孩。
他不是“养孩子”,他是“养蛊”。
![]()
儿子互卷,最强那个继承家产,其余自生自灭。女儿去找金龟婿,把外部财富牵回来。理想状态下,他要打造一个以“徐氏血统”为核心的微型国家。
如果不是今天的闹剧,他是想当现实版织田信长的,那个日本战国时代号称“第六天魔王”的任性狂野的男子。对了,织田信长真是因为亲信大将明智光秀的反叛,自焚于本能寺的。
![]()
04谁惹我,我就让事情变大
煮老师不是嘴上狠,他是真敢跟系统对着干的人。多益网络那几年风波不断,最有名的一桩,就是他公开指控某地公安在处理公司内部举报时“滥用强制措施”。别的企业对这种事一般是能忍就忍,能和解就和解,毕竟跟地方公安扯上关系,没有赢家。
但徐波不是一般人,他选择正面刚。一边发公开信要求上级彻查,一边把过程写得绘声绘色,什么“特警凌晨上门”“公司高管被带走”“刑事错用成了企业竞争工具”等等,全都丢到网上,让公众围观。多益网络也跟着表态,说自己被不公正执法,总部差点宣布搬走,还一口气准备裁掉上千人,姿态摆得很明显:你要搞我,那我就把这城市翻个底朝天。
大部分企业遇到这种事,只能低头;徐波是反过来,把事件变成舆论战,整个过程没有剧本,没有顾忌,就是他那套典型的徐波式逻辑,谁敢惹我,我就让事情变得最大。
奇人做事,从来不按常规走。
05 300个孩子,梦碎与大撒把
如今故事的反转终于发生了。经济下行,企业收缩,他的财富不再是当年那座金山了。他的钱,可能不足以养大300个孩子。
![]()
徐波的孩子问题已经完全超出家庭伦理,直接陷入法律和社会争议的深渊。据徐波前伴侣汤敬(二妞妈)在2025年11月15日的公开声明,他通过捐精、代孕等方式在全球生育了超过300名子女,组成了一个堪称“大型实验式家庭”。
汤敬自己养着其中13个孩子,其中包括她与徐波自然生育的2名女儿,以及通过捐精代孕生育的11个孩子,目前她独自抚养其中11个,并正争取二妞等2名女儿的抚养权。而其余近300名子女,则由其他女性通过类似方式生育,徐波以“捐精协议”声称规避法律责任,法律上不承认亲子关系。徐波在法律上只承认与汤敬自然生育的2名女儿,称其余孩子系汤敬“独立决定代孕”,自己没有抚养义务,还尝试通过境外公证等手段撇清关系。
但法院并不完全买账,2024年哈尔滨法院在财产纠纷案中认定,二人存在事实婚姻关系,汤敬用于孩子生活的款项属于共同生活支出,驳回了徐波索要3亿元“借款”的诉求。与此同时,汤敬公开控诉,二妞曾因“想找妈妈”遭徐波囚禁、殴打,13岁至今未受正规教育,孩子们长期处于集体寄养模式,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教育和社会化严重缺失。
精神疾病遗传风险、高压成长环境、虐待指控叠加社会化缺失,使这些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徐波利用“捐精协议”和国内外法律差异规避抚养责任,被批“把人当实验品、虫豸饲养”,代孕子女的法律身份和监护权悬置,使整个实验充满伦理争议。
而一旦这些孩子散落民间或集中成长,将带来潜在社会风险。总的来看,徐波用财富搭建的“300子女帝国”,是法律漏洞、伦理失序和社会隐患交织的产物,孩子们在无爱、竞争性环境中成长,教育剥夺、身心创伤以及未来适应问题将长期悬而未决。
06 一场卡夫卡式的乌托邦生育实验
如果把徐波的“300子女帝国”放在现实社会里观察,它就像一场荒诞至极的卡夫卡式实验,乌托邦的外衣下,潜藏着无数不可控的混乱与痛苦。
孩子们被集中在类似集体寄养的环境里,父亲稀少出现,几乎不知其面目;教育、关爱、社会经验都被切断,每个人都是被放逐的个体,只靠内部残酷竞争筛选“优秀者”。这种优生竞赛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实验:谁能生存,谁能得到关注,谁就可能成为“继承者”,其余的则自生自灭。
法律上,徐波的“捐精协议”和代孕操作让他与绝大多数孩子撇清关系,但伦理上却无法撇开责任,社会上更难以承受这种隐性风险:
状态1:如果全被甩给国家,那是纳税人买单,一个孩子一年养育好几万,300个就是一场财政事故;
状态2:如果被民间各种力量吸收,有可能落入拐卖、剥削、灰产业链;
状态3:如果散在各地无人监管,他们会成为社会整体风险,如果长大后知道自己的来源、知道自己被父亲当“生育投资品”,那心理阴影不敢想。
整个“实验”充斥着荒诞感,财富成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工具,而爱、责任、法律和常识被刻意剔除;生育量被无限放大,却没有伴随管理、教育和情感投入。
外人看去,这似乎是一种“乌托邦式构想”,可对于身处其中的孩子们,这更像一场无休止的噩梦。徐波用金钱铺就的道路,原本是为了实验优胜劣汰,但当现实经济下行、财富不再无限,连维持日常抚养都成问题,乌托邦的面具迅速破裂,现实的残酷暴露无遗。
无论这场实验最后如何收场,300个孩子的命运都将成为社会无法忽视的长期议题,他们是财富和异化人性下的实验品,也是法律、伦理与人性交错的悲剧产物。
煮肘老师将如何收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