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模糊的试飞照片,让太平洋对岸的军事分析室陷入沉寂。攻击-21舰载隐身无人战斗机展开尾钩的那一刻,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舰载无人战斗机实用化的国家。曾经凭借X-47B领先十年的美国海军,如今只能看着博物馆里的原型机感叹:这一次,被弯道超车的是自己。
![]()
将21世纪的先进的舰载化的无人机的先进的技术“移植”到20世纪的老式的战舰上,显然也就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了。
经过千锤百炼的严苛测试后,其那一对精巧的机翼铰链的折叠机关都已臻至完美,甚至那一根根细小的尾钩与其所调配的扰流板的控制的算法也都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考验。
其飞翼的独特布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雷达的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只麻雀的大小,而且进气道的顶部的蛇形的设计也将红外的信号都削弱了大半,极大的降低了它的可检测性,而其更为关键的就是专为电磁弹射而生一体的15吨的体重满油满弹的“一炮走天下”——其作战半径轻松就能突破2000公里。
![]()
其航程的最大覆盖范围也将可将从海南岛出发的整个南海的争议水域都覆盖在其航行的范围内,与美军的F-35C相比,其所能的作战半径仅约1000公里,而攻击-21的无人机则恰恰无需像F-35C那样昂贵的生命支持的系统的特性,就能让其能持续的6小时以上的巡航,从而真正的成为了航母的“永不停歇的眼睛”。
美国不是没想过这条路。X-47B早在2013年就成功完成航母起降,却因与F-35C争夺甲板空间被放弃。美军最终选择退而求其次,搞出只能加油不能作战的MQ-25“黄貂鱼”。
根本原因在于思维差异:美军将航母甲板视为寸土寸金的“高端酒店”,每平方米都要留给顶级有人战机;中国则用076两栖攻击舰打造“无人机专属平台”,电磁弹射器同时服务歼-35和攻击-21,形成有人机指挥、无人机冲锋的协同体系。
![]()
其对战术的颠覆性远远大于对战略的震撼。借助歼-35的全方位的制空权争夺的有力掩护,攻击-21凭借其独特的隐身性,在防空网的极大地压制下,实现了对地的深远的精准打击。但作为“先锋”或“冲锋的炮灰”,无人机也能承担过高的风险,甚至能够作为“可控的消耗品”将自己撕开一条条的缺口,对敌方的防御造成致命的打击。
而最可怕的则是其集群作战的潜力——中国的无人机月产量已经达到了五位数的工业实力,不仅能满足单一的几十甚至上百架的高强度作战,还能同时支撑千架级的无人机的升空,对目标的形成堪比火箭炮齐射的火力密度,对空、对地、对海的攻击威力将不可小觑。
![]()
西太平洋的力量格局正在重构。当美军“福特”号航母还在加勒比海执行反毒任务时,福建舰与076的组合已悄然将海战带入无人化时代。攻击-21的尾钩勾住的不只是拦阻索,更勾住了未来十年舰载航空的发展方向。那句“美军笑容逐渐消失”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六年的稳扎稳打:从2013年陆基首飞到2025年舰载试飞,中国用体系化创新证明,真正的超越从不靠噱头,而是每一步都踩在实战需求的节点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