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大降温
今天,你的羽绒服穿起来了吗?
近日,一洗衣店店主建议
羽绒服不要买
军绿色、酒红色、咖啡色、
卡其色等颜色的话题上了热搜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武汉一名洗衣店店主直言不讳地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尽量挑选黑色、白色、绿色、粉色、杏色,千万不要买军绿色、酒红色、咖啡色、卡其色,颜色较深的羽绒服饱和度高,稍微沾点水或油,会非常显脏,如果洗不掉就只能压箱底。
11月12日,记者采访这位干洗店的老板李先生得知,李先生从事洗衣行业多年,每年冬季要处理几千件羽绒服,其中高饱和度颜色的羽绒服是最难清洗的颜色,这些颜色需额外多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还未必能完全还原。
![]()
△李先生单独处理羽绒服上的污渍
因耗时长、难度大,不少洗衣店对这类颜色的羽绒服加价,普通羽绒服清洗收费35元一件,但军绿色等颜色可能要加收10到20元。有的店会直接提前告知客户:这几个颜色,可能洗得不会太干净。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
老板的经验之谈
真是太对太及时了
![]()
![]()
![]()
近期,有关羽绒服的话题
#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
#商家称700元以下羽绒服都不纯#
#专家称300元内能买到真羽绒服#
也频上热搜↓
![]()
![]()
![]()
低价羽绒服就意味着劣质?
面对市场上的众多品牌价位
究竟该如何选择?
专家:300元以下有真羽绒服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一件羽绒服,假设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按照目前羽绒原材料价格,成本约63-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如充绒量更多,或填充价格更高的鹅绒,售价会更高。
![]()
△羽绒服的价格往往直接与充绒量相关(网页截屏)
但他并没说“300元以下没有真羽绒服”。他认为,如无质量问题,300元以下的羽绒服可能存在几种情况:几年前的库存产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轻薄羽绒服、面辅材料基础款、儿童款,以及填充羽绒绒子含量为70%、80%或灰鸭绒合格品。
![]()
△羽绒服的价格往往直接与充绒量相关(网页截屏)
记者调查后发现,市场上低于300元的真羽绒服并不少。例如,部分品牌在清库存时,会将原先的羽绒服折价销售,其中不少低于300元,但从填充物看,确实是真羽绒。
300元以内的轻薄羽绒服更多。这类羽绒服的充绒量只有50克左右,但在穿戴场景下,轻薄羽绒服既能在天气初凉时作为外套,也可在寒冷天气中与其他保暖服饰搭配,很受市场欢迎。
羽绒服选购指南
一定看清这些核心指标
自2022年4月起,新的羽绒服国家标准(GB/T 14272-2021)正式实施。最关键的变化,是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新国标要求,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
![]()
△买羽绒服要查看标签
因此,选购时请务必看清
以下3大核心指标
①看执行标准:
认准吊牌或水洗标上是否标注 GB/T 14272-2021,这是新国标的“身份证”。
②看绒子含量:
数字越高,保暖性越好。常见的有70%、80%、90%,可根据需求选择。
![]()
③看充绒量(克数):
这是决定保暖程度的关键!同样90%绒子含量,100克充绒量与200克充绒量保暖性差异巨大。
![]()
除了看标签
还能通过
“一摸、二按、三闻”的简单方法
现场初步判断:
➪一摸:感知填充物质感
用手轻轻捏住羽绒服的主体部分,反复揉捏感受其中的填充物。如手指明显感到有硬硬的小杆状物,说明这件羽绒服的羽毛梗含量较高,或是粉碎毛片,绒子含量或偏低,保暖性会打折。如羽绒服摸起来非常柔软,只有一团团柔软的“朵绒”感,说明绒子含量高、品质好。
➪二按:测试蓬松回弹性
用手按压羽绒服主体,松开后观察。优质羽绒服会迅速回弹恢复原状,说明蓬松度好,羽绒含量高。如回弹很慢或留下压痕,则可能填充了杂质或劣质羽绒。
![]()
➩三闻:辨别气味
凑近闻一下羽绒服。合格的产品不应有刺鼻异味。优质羽绒经过严格清洗消毒,仅有轻微的气味。如果味道浓烈刺鼻,说明处理工艺不过关,慎买!
你的羽绒服是什么颜色的?
这些关于羽绒服的知识点
你掌握了吗?
快转发给身边人!
来源:新闻坊综合上海天气发布、上海网络辟谣、江苏新闻、新浪微博、申工社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