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名牌买不起,而是高仿更有性价比。
这可是不少消费者的真实想法,所以今年中国羽绒服市场即将冲向2500亿元的庞大规模。
几百块就能拿下“盟可睐,北面”同款的诱惑,让不少追求品质的“伪中产”纷纷买单。
![]()
可光鲜背后,却是“羽丝充绒和保暖性堪忧”的质量陷阱,花几百块买件不保暖还掉绒的仿品,纯属交智商税!
曾以高仿运动鞋闻名的莆田,如今在冬天成功跨界,把生产线从鞋模换成了羽绒填充机。
![]()
随着河南桑坡村的雪地靴抢占了莆田鞋的部分市场,这些擅长模仿的工厂迅速转向羽绒服赛道,瞄准的还是同一群“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者,想穿大牌撑场面,却不愿为正品溢价买单的“伪中产”。
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莆田羽绒服”,密密麻麻的商家和代理商让人眼花缭乱,宣传语清一色打着“专柜同款、高版本复刻、百元平替”的旗号。
这些莆田羽绒服的套路大同小异,仿冒大牌经典款式,印上模糊却醒目的LOGO,用粗糙的面料和拉链撑起“形似”,再用羽丝碎毛边角料冒充羽绒填充。
![]()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的抽检结果显示,17%的羽绒服绒子含量不达标,不少莆田货的绒含量甚至低于40%,远达不到国标规定的50%底线。
可即便如此,仍有消费者抱着“侥幸心理”下单,觉得“只要不被看出来,就能赚足面子”,却不知早已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智商税陷阱。
![]()
“不是不想买正品,是现在的羽绒服实在太贵了!”这是很多消费者的共鸣。
一件一线大牌羽绒服动辄上万元,中高端国货也要两三千元,就连普通品牌的基础款,价格也普遍突破千元。
羽绒服价格飙涨的背后,居然和餐桌上的猪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这是一条隐藏的产业链逻辑,猪肉价格下跌时,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猪肉,导致鸭鹅肉销量下滑。
养殖户见无利可图,就会减少鸭鹅的养殖规模,进而导致羽绒原料供应短缺。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商品肉鸭出栏量还有48.78亿只,到2024年就缩水到42.2亿只,商品肉鹅的出栏量更是从6.34亿只暴跌至5.69亿只。
![]()
绒出在鸭鹅身上,原料少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2025年6月以来,1公斤90%白鹅绒价格高达1300元,90%白鸭绒也涨到了450元/公斤,比前几年贵了不止一两成。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专家算过一笔明白账,一件填充150克90%白鸭绒的羽绒服,光绒的成本就介于63元到83元之间,再加上布料、人工、物流等费用,总成本至少要126元到248元。
如果市面上的90%白鸭绒羽绒服售价低于300元,要么是商家亏本甩卖,要么就是用劣质填充物以次充好。
![]()
可现实是,很多消费者既想追求保暖品质,又不愿承担高价,这就给了莆田羽绒服可乘之机,用百元成本的劣质货,包装成“大牌平替”,收割那些既爱面子又想省钱的消费者。
此外,出口市场的火爆也加剧了原料紧张。
2025年一季度,我国羽绒出口总额达4.1亿美元,同比上涨25.1%,国内国外需求双重叠加,让羽绒原料的紧俏状态雪上加霜。
![]()
一边是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一边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羽绒服市场就这样陷入了“价高卖不动,价低没好货”的怪圈。
“以前穿始祖鸟、Lululemon是中产标配,现在冬天裹着莆田羽绒服,挎着白云包,也算实现了伪大牌自由。”一位网友的调侃,道出了当下“伪中产”的消费现状。
他们月入过万,却要面对房贷、车贷、育儿等多重压力,口袋逐渐缩水,但对品质生活的执念并未消失,于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平替思维,成了他们的消费选择。
![]()
可这份执念往往会变成尴尬。
羽绒服界的鄙视链早已形成,穿盟可睐的瞧不上加拿大鹅,穿加拿大鹅的瞧不上凯乐石,层层往下直到鸭鸭、雪中飞。
在这条链条上,伪中产既想挤入上层,又无力承担正品价格,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莆田仿品,却往往陷入“怕被看穿”的焦虑。
更让人无奈的是,即便愿意花钱买正品,也未必能逃过性价比陷阱。
曾风靡一时的加拿大鹅,如今正面临被贝恩资本出售的传闻。
![]()
这个被资本包装起来的中产爆款,款式多年不变,全靠折扣吸引消费者,专柜里的正品无人问津,奥莱的打折款却要“大打出手”才能抢到。
花8000块买件加拿大鹅,干洗一次就要50块,穿三年的干洗费都能买件新的波司登,实在不划算。
而国货品牌虽然价格亲民,但也面临着“高端化难突围”的问题。
![]()
波司登、高梵等品牌试图冲击中高端市场,价格随之上涨,鸭鸭、雪中飞等平价品牌虽性价比突出,却又被伪中产视为“不够档次”。
加拿大鹅的出售传闻,或许是羽绒服市场洗牌的信号。
这个曾经被中产追捧的品牌,在资本的操刀下上市爆红,如今却因款式陈旧、过度依赖折扣失去竞争力。
国货品牌正在趁势崛起,波司登、高梵瞄准中高端市场,鸭鸭、雅鹿坚守性价比赛道,市场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羽绒服的核心功能是保暖,而不是彰显身份的“奢侈品”。
冬天冻得发抖时,风不会因为你穿了大牌就绕路,能把后背暖得发烫的才是合格冬装。
现在的消费者买羽绒服,不再只看LOGO,而是会认真查看洗水标,关注绒子含量、充绒量,甚至会留意品牌是否有溯源码,能查到生产工厂。
![]()
而在南方城市,冲锋衣成为了通勤族的新选择。
防风防水又轻便,进办公室脱掉就是内搭,完全不用考虑干洗成本。
就算需要穿羽绒服,大家也更倾向于选择轻便实用的款式,几百块的鸭鸭基础款、波司登轻薄款,反而成了热销品。
![]()
监管部门的行动也在净化市场,2024年浙江警方就端掉了涉案金额700万的羽绒服假货窝点,电商平台也开始下架“莆田羽绒服”“高仿大牌”等关键词,曾经横行的伪大牌正在失去生存空间。
2500亿的市场蛋糕虽然诱人,但只有守住质量底线,才能走得长远。
对普通人来说,冬天的幸福感从来不是一件印着大LOGO的衣服给的,是热奶茶焐手的温度,是家人围着吃火锅的热气,是不用为面子咬牙省钱的轻松。
![]()
当消费褪去虚荣的外壳,回归保暖的本质,无论是大牌还是平价国货,能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才是好衣服。
而那些靠模仿和劣质原料收割“智商税”的莆田羽绒服,终究会在理性消费的浪潮中被淘汰。
对于挑选羽绒服,你有什么小技巧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