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MetaAI部门的一则消息炸翻了硅谷。
600个岗位被裁,核心部门的研究总监走了,掌管AI业务的高管不是离职就是被边缘化,连图灵奖得主YannLeCun都被传自身难保。
让人看不懂的是,一边是扎克伯格砸着亿万年薪在AI人才市场疯狂挖人,一边又如此决绝地砍掉自家AI团队。
![]()
这种割裂的操作,背后藏着的是MetaAI从巅峰跌落的狼狈,以及一场关乎生死的豪赌。
要搞懂这一切,还得从Llama系列模型说起。
2023年到2024年,Meta的Llama可是开源圈的顶流。
从Llama1意外泄露引发行业热议,到Llama2开放商用权限,再到Llama3连发三个版本,每一步都走得顺风顺水。
![]()
前Meta工程师GavinWang回忆起Llama3的时光,语气里还带着自豪。
那时候整个团队像打了鸡血,以“光速”推进项目,多模态功能落地,轻量化模型推出,连创业圈的人都得说句感谢。
那会儿的Meta,确实凭着开源路线,在OpenAI和谷歌这些闭源巨头面前站稳了脚跟。
可谁能想到,仅仅一年时间,风向就变了。
![]()
2025年4月,被扎克伯格寄予厚望的Llama4一发布就翻车。
宣称的多模态和长上下文能力没达标,还被质疑刷榜作弊,高端版本推迟后直接没了下文。
从封神到翻车,Llama4到底输在哪
Llama4的失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Meta内部早已埋下的隐患。
这一切的根源,得追溯到MetaAI的双轨架构FAIR和GenAI两个平行团队。
![]()
FAIR是YannLeCun一手组建的,主打前沿基础研究,说白了就是搞些当下没用但可能有大突破的东西。
GenAI则不一样,核心是把AI用到产品上,赚钱才是硬道理。
本来这是个理想的搭配,科研给产品供血,产品给科研买单。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Llama3大获成功后,Meta高层急着让AI变现,战略重心彻底偏向了GenAI。
![]()
扎克伯格更是放话,Llama4的目标是“领先”,不是简单的“有竞争力”。
于是,Llama4的研发全围着产品转,一门心思搞多模态,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推理能力。
就在Meta忙着整合产品的时候,OpenAI推出了思维链技术,中国的DeepSeek模型也凭着新架构实现了推理能力的飞跃。
Meta不是没人看到这个趋势,前FAIR研究总监田渊栋团队,早在OpenAI的技术出来前就开始研究思维链了。
![]()
可GenAI的人太忙了,忙到FAIR的人发消息都没时间回,前沿研究根本没法落地到产品上。
等DeepSeek火了,Meta才慌了神,临时抽调田渊栋团队去“救火”,优化Llama4的架构。
这一折腾,不仅思维链的研究中断了,赶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没保障。
更要命的是,负责规划Llama4的高层,很多是传统技术背景,对大语言模型没那么深的理解,一线技术博士话语权又不够,外行指导内行,结果自然好不了。
![]()
deadlines压得又紧,团队只能硬着头皮上。
田渊栋说,当时团队成员跨时区加班是常事,东部时区的同事凌晨三点还在打电话沟通。
这种情况下,就算发现数据有问题,也没机会调整,最后产品翻车也就不奇怪了。
Llama4的失败,让MetaAI的内部矛盾彻底爆发。
曾经被视为AI科学家乌托邦的FAIR,慢慢成了商业化的牺牲品。
![]()
那些追求理想的研究者,要么离职,要么被边缘化,曾经的平衡彻底被打破。
重组换帅押注特权团队,Meta能翻盘吗
Llama4翻车后,扎克伯格没闲着,直接下了一步险棋重组。
他收购了ScaleAI,把创始人AlexWang挖过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叫TBD的特权团队。
这个TBD团队可太特殊了,成员三年不用做绩效考评,能无视其他VP的消息,Meta所有AI论文都得经他们审核才能发表。
![]()
现在Meta的AI业务整合为MSL部门,由AlexWang直接掌管,连YannLeCun都得听他的。
28岁的年轻人独揽大权,这波操作在硅谷也算是少见。
AlexWang上任后,推出了三个核心改革。
整合FAIR和TBD的研究力量,砍掉那些和产品无关的前沿项目;让产品和模型更紧密结合,还挖来前GitHubCEO帮忙做产品反馈;把分散的算力资源集中管理,解决之前算力争夺的内耗。
![]()
这套组合拳下来,Meta的AI战略更偏向商业化了。
曾经的开源乌托邦,彻底变成了以“赢”为唯一目标的战场。
但这样的改革,能让MetaAI起死回生吗?
这事儿真不好说,AlexWang的改革确实解决了之前的一些问题,集中资源能提高效率,产品和技术的结合也更紧密。
但特权团队的设置,已经引发了内部不满,资深研究员对年轻人掌权、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颇有微词,内部斗争可能会影响团队凝聚力。
![]()
而且,开源和商业化的平衡,从来都是个难题。
历史上,贝尔实验室、IBMWatsonResearch这些曾经的顶尖实验室,都因为没能平衡好科研与商业化而衰落。
Meta现在彻底偏向商业化,会不会丢掉开源路线的优势,还很难说。
如今的AI行业,闭源派有OpenAI和谷歌坐镇,开源派也有DeepSeek这样的后起之秀。
![]()
Meta想要靠重组翻盘,不仅要解决内部的管理问题,还得在技术上拿出真东西。
AlexWang能不能扛住压力,Llama系列能不能重拾口碑,这些都得靠时间来验证。
从Llama1的意外走红,到Llama3的封神,再到Llama4的翻车和如今的大重组,MetaAI这几年的起起落落,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创业剧。
它的经历告诉我们,科技公司想要在AI赛道站稳脚跟,光有技术和资金不够,内部架构的平衡、战略方向的判断,同样关键。
![]()
开源与商业化的矛盾,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Meta的最后一搏,能不能成功我们不知道,但它的尝试和教训,会给整个AI行业带来很多思考。
毕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AI战争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玩家。
至于Meta能不能逆袭,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