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13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天一冷,不光电热毯和羽绒服要登场了,医院的心脑血管科也悄悄排起了长队。
冷空气一来,心脑血管疾病就像被“吵醒”的老毛病,总爱在这个时候凑热闹。尤其是中老年人,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
最近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指出,冬季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季,心梗、脑梗的发病率比夏季高出30%左右,而其中有一半人其实早就收到过身体发出的“警告”。
只是这些信号太容易被忽视了。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气温骤降的时候,哪些表现是身体在“报警”?又该如何提前预防?
一、为什么一冷,心脑血管就“撑不住”了?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降温只是冷了点,怎么就能引发心梗、脑梗这么严重的问题?
![]()
其实,寒冷对血管的打击,远比你想象的激烈。
冷空气一来,身体为了保暖,会自动让血管收缩,表面看是“缩手缩脚”,实则是血压和心率都在往上飙。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专家指出,温度每下降1°C,收缩压平均升高1.3mmHg。如果本身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这一点点升高,可能就是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气温低还会让血液更黏稠,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随之上涨。特别是在清晨或者夜间,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更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和梗阻。
![]()
所以说,冬天对心脑血管患者来说,不只是冷,而是“危险信号”。
二、这3种表现,是心脑血管在“报警”
很多人以为,心梗一定是剧烈胸痛,脑梗一定是突然晕倒。其实,大多数“征兆”来得悄无声息,甚至有点“像感冒”。
如果你有以下这3个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别把大病当小病拖过去了:
1. 清晨起床特别头晕,站不稳
![]()
天一冷,很多人起床后会觉得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一阵眩晕。
这不只是“没睡醒”,而是可能和脑供血不足有关。尤其是有颈动脉斑块或高血压的人群,血管在夜间长时间保持低流速,一早起身突然变换体位,就容易出现“脑子供不上血”的情况。
别硬扛!如果你连续几天早上都有这种头晕感,建议尽早去做个颈动脉彩超或脑血流检查。
2. 手脚突然麻、说话含糊不清
![]()
脑梗死发作前,很多人都会有短暂的肢体麻木、语言不清、口角歪斜等“短路”现象,但这些症状有时候持续几分钟就自行缓解,让人误以为没事。
但这其实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80%脑卒中的前奏。
国家脑防办数据显示,约有1/5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会在三个月内发展为真正的脑梗,其中一半在48小时内发作。
所以别忽视那些“转瞬即逝”的异常,它们往往是最危险的信号。
3. 胸口发闷,活动后更严重
![]()
不是所有心梗都像电视剧里那样捂着胸口倒地不起。真正的心肌缺血,很多时候只是轻微的胸闷、心慌、气短。
尤其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这很可能就是心绞痛在“预演”。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上楼梯就胸口发紧,或者最近总觉得心跳快、喘不上气,即便症状不剧烈,也要引起重视。
去医院做个心电图、心脏彩超,不怕麻烦,怕的是来不及。
三、冬季护心护脑,这些事比吃药还重要
![]()
说了这么多,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冬天我已经吃降压药、降脂药了,还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吗?
答案是:当然要!
药物只能控制已知的问题,但生活方式才是守住健康的“防火墙”。
下面这几件事,看似简单,却是真正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硬核操作”:
1. 起床别太猛,穿衣要分层
![]()
气温低时,清晨是最危险的时段。建议起床后先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等身体适应温度再慢慢起身。别一骨碌爬起来,也别光脚踩地——这对血管刺激特别大。
衣服要穿得“像洋葱”,分层穿脱,既保暖又方便调节,比一件厚衣服更科学。
2. 晚上不熬夜,睡前别抽烟喝酒
睡眠不足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压波动大,而抽烟喝酒更是直接刺激血管,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尤其是冬天,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晚上最好别超过11点睡觉,睡前两小时别抽烟喝酒。
![]()
3. 动起来,但别太猛
冬天一冷,很多人就选择“猫冬”,久坐不动其实也会让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栓风险。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太极、广场舞等,既能活动筋骨,又不至于太剧烈。
记住,运动是药,但也要“按量服用”,不要一上来就跑步、跳操,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四、心脑血管病患者,这些检查建议每年都做
除了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是早筛早治的关键。
![]()
如果你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或者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病史,那么以下这些检查,建议每年最少做一次:
颈动脉彩超:查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 血脂四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液指标异常是很多心脑血管病的“前哨” 脑血流图或头颅CT:排查微小脑梗和慢性供血不足
别等出事后才检查,预防永远比抢救便宜。
![]()
心脑血管疾病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很多时候不声不响地埋伏在血管里。尤其在冬天,它格外“活跃”,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悲剧。
别以为自己还年轻就能大意,别等“胸闷、头晕”成了日常才后悔。
![]()
记住这三种异常信号,守好生活中的小细节,把心脑血管病“挡在门外”,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2021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