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地铁上刷到央视新闻的反诈预警,标题看得我瞬间攥紧了手机——“你的钱可能被另一部手机‘刷走’!这个动作千万别再做!” 挤在人群里逐字看完,后背直冒冷汗,赶紧把手机支付设置翻出来逐项自查。
央视一上来就澄清了网传谣言:那些“陌生人碰一下口袋就扣款”的NFC盗刷视频全是摆拍,造谣者已经被依法处罚。其实正规NFC支付有双重保障,必须解锁手机+10厘米内近距离感应,大额交易还得二次验证,根本没法“隔空作案”。但真正的致命陷阱,藏在骗子的“远程操控套路”里,节目曝光的案例让人头皮发麻:广东张先生接到“电商客服”电话,说他的订单“存在风险需冻结”,对方发了个陌生链接让他下载,还诱导开启屏幕共享,接着让他把银行卡贴在手机背面“完成解冻验证”。张先生刚贴上去,手机就弹出三条扣款提醒,卡内5万多元瞬间被转走,等他反应过来,骗子已经拉黑失联。
原来这才是骗子的新花招!先靠“退费”“解冻”“注销账户”等话术制造恐慌,让你乱了阵脚;再诱导开启屏幕共享,偷看你的支付密码、验证码;最后利用手机NFC功能读取银行卡信息,把你的手机变成“虚拟POS机”,远程转走全部钱财。更让人后怕的是,就算拔了电话卡也没用——NFC模组和电话卡相互独立,只有重启手机才能中断恶意连接。
我越看越心惊,自己之前也接到过类似“会员退费”的电话,幸好当时多了个心眼,挂了电话去官方APP核实才没上当。出地铁后赶紧找了个角落调整设置:微信打开“服务-钱包-安全保障”,启用面容解锁和交易二次验证;支付宝搜“安全中心”,开启夜间支付保护,把免密支付额度调到最低,还关闭了陌生设备登录权限。第一时间给爸妈打视频电话,手把手教他们操作,反复强调:只要有人让开屏幕共享、用银行卡贴手机“验证”,直接挂电话,别给骗子任何机会!
现在支付越来越方便,骗子的手段却在钻技术漏洞,盯着大家的钱包“下黑手”。央视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给每个人敲了警钟:保护钱财,既要给手机装上“安全锁”,更要给心里绷紧“警惕弦”。把该关的权限关到位,把该防的套路记在心,才能守住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