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两岸的人流量最近猛了一下,老城区的冷清和这儿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南阳不少人前阵子还喜欢在市中心转悠,现在一过来,都不禁嘀咕,重心是不是已经悄悄往白河这边靠过来了?老地标的人气转移到了新兴地带,这种变化让大家感受到这城市已经换了个玩法。
![]()
放大镜一拉,南阳原本在河南就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角色。可这个头衔可不是贴上就完事了。其实这几年城市扩张节奏挺快,但问题也有,县域经济发展得飞快,每个周边小县块头越来越大,反倒是中心城区有点带不动大家的感觉,局势就像小马拉大车。产业、人气都压在原来的老区域,城市没法子再装下更多。最后只能重新分配资源,不得不让全市的空间重头布局。
说白了,这轮改变最大的亮点,不是翻修哪个老旧片区,而是直接把白河提成了新门面。白河过去本地人就觉得是看风景水的地方,但整顿一番后,已经成了城市核心动力区。现在看看,滨河路沿线变了,游园区一排接一排。路上骑单车、溜娃、拍照的人全在这,生活气息直接拉满,有种新一线城市的路数。连白河新建起的文化设施“三馆一院”,成了打卡和聚会的新地标,大家一有空就带娃过来溜达,比老城区那些小广场有看头多了。
![]()
城市重点往东调的信号也越来越明显。东扩是南阳老传统了,不过现在演变成了效率优先。主城区的规划范围直接甩到了新机场片区,新店、红泥湾、茶庵这些地方统统吞进来。原因很简单,这边搞基础设施有先天优势。机场升级、南信合高铁工程、唐河航道复航都在扑面而来,空中飞、水上走、地铁、高铁一应俱全。直接变成多元通道的门户位置,未来引来的人才和新产业大概率就在这扎根了。
再看“宛平新区”,这名字最近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不少人发现,原本中心城区和镇平县之间的区域几乎连成片。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向这边集中,镇平新园区引进了70多家企业,年营业额已经突破40亿。其实最关键的是,这个新区不仅在面积扩张,更是在产业等级提升上使了劲。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传统中医药,这些领域成了重要突破口。别的地方还在苦练内功,南阳这里已经跑起来了。
![]()
这些年,城市的路网线拉宽了,道路变直,建筑面貌清爽不少,绿化带也延伸得更远。老南阳人一路看下来,最直观的就是城市的气质不一样了。原来的那种县城围着转的格局扔掉了,多了点现代大城市的调性,副中心的感觉出来了。以前只是河南的一个城市,现在想成为豫鄂陕一带的区域中心,不再只盯着老本地那点人气。
空间布局更讲究起来,摊开的城市框架说白了是把蛋糕分成了更多份。“十字三环六放射”、还有“一河九园九片区”这些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大会简报里,城中心不再是唯一的核心,卫星城区联动起来,主城区和镇平、社旗、唐河这些外围县城,像一串珍珠连成大圈。这种布局让辐射能力提升了,市区范围扩到6800平方公里,想当年根本没人敢想。
![]()
现在白河边上跑步、休闲、拍照的人越来越多,白河两岸彻底变成新地标区域。几个重点公园环环相扣,配套商业和新社区也跟着路网蔓延,过去只是规划图上的蓝图,现在就在眼前了。晚上散步时还能遇到不少朋友,他们都说,这几年变化真不是一点点快。
看下来,南阳很明显是把以前密集的老城区松开,让新的大片空间和配套产业全跟上。各种产业和交通都一齐发力,未来城市活动的能量场估计会越来越往外拓展。说起来,这种升级还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没啥花里胡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