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刘欢 □ 本报通讯员 朱 琪 立冬过后,离洪山菜薹上市的时间又近了。 洪山菜薹,因原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一带而得名。其茎肥叶厚,色香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洪山菜薹成为江城农产品“顶流”,离不开司法保驾护航。 近年来,洪山区人民法院聚焦地理标志司法实践中的痛点与需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着力推动协同治理,织就全方位、立体化的地理标志保护网。
提升审判质效
洪山菜薹的好人气,常引得不法商贩“碰瓷”。 某农产品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洪山区洪山菜苔产业协会发现,该公司在多家网店及其注册的网站中,长期大量销售假冒洪山菜薹产品。 今年2月,洪山法院依法受理该案,经申请,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被告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停止一切侵犯原告洪山菜苔产业协会商标权的行为,并于签订调解协议当日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 “我们紧扣‘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目标,将地理标志司法保护深度融入‘三农’工作大局,依法打击冒用产地标识、破坏品质标准等直接损害农户利益的侵权行为。”洪山法院副院长曹文兵说。 自2022年承接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职能以来,洪山法院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合作,通过“定期会商+联合行动”机制,让侵权行为无所遁形;依托法官工作室、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多元平台,搭建起调解与诉讼的“快速通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行政司法数据互联互通,让治理效能不断跃升。 截至目前,洪山法院审结涉农地理标志侵权案件41件,为地理标志权利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万余元。相关案件调撤率63.6%,服判息诉率94%。
培育产业生态
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并不止于法庭。 洪山法院法官团队常态化走访洪山菜薹核心种植区,针对企业商标管理漏洞、地理标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开展“法律体检”,指导企业建立合规台账、完善标志使用流程。 今年3月,洪山法院干警与区人大代表一道,走访湖北地理标志运营中心,汲取全省地理标志品牌孵化经验,深入洪山菜苔产业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开展专项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侵权预警机制、创新授权使用模式等5项建议。 据了解,洪山法院已与洪山菜苔产业协会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将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行业服务有机融入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体系。 天兴洲西瓜是江城农产品又一“顶流”。“江心岛独有的土质和昼夜温差,让西瓜积累了特殊糖分,可‘天兴洲’商标已被抢注,导致申请地理标志一直卡在商标关。”洪山区天兴乡人大主席郭兴超说。 洪山法院成立司法助力地理标志培育工作小组,走访天兴洲西瓜种植基地,在瓜田里出谋划策。 法官们建议,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支点,推进申报“长江经济带特色农产品”,将200亩种植区整体纳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以江心岛轮廓为灵感,打造独特品牌LOGO,同步开发西瓜藤编等文创产品,将地域故事、人文记忆融入产品内核,让天兴洲西瓜成为承载乡愁的地理文化符号。 “地理标志保护要像织网,既要筑牢法律屏障,也要培育产业生态。我们既要强化对洪山菜薹的全方位保护,也要积极探索培育新地标,天兴洲西瓜、青菱湖莲藕都是潜在的‘地标种子’,得让它们长成产业‘森林’。”洪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邢勇说。
强化协同保护
“现在开庭!”近日,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在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巡回审判庭响起,一场关于地理标志产品商标侵权的交锋,在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与10余家企业代表的共同参与下展开。 洪山法院法官李心蕊聚焦企业关切的“侵权行为界定”“地理标志商标保护规则”等实务问题,引导双方当事人围绕权利范围、涉诉产品来源等关键要素展开举证质证与辩论,最终促使双方在互谅基础上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据了解,洪山法院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协同武昌区、青山区建立地理标志跨区域保护协作及联合会商机制,在诉前调处、司法送达、信息共享、执法协同等方面达成共识。 保护一个地标、带活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据统计,洪山菜薹在武汉市洪山区核心产区种植规模已达3700亩,全市种植面积近两万亩,产业链总产值近10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