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治沙界也有“热搜榜”,
那内蒙古绝对是当仁不让的
“C位”。
2025年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一锤定音:“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防沙治沙6688万亩,全国排名第一!
![]()
6688万亩是什么概念?
简单说,
这相当于近4个天津全境
披上了绿装。
这治理速度,
堪称“地理版图的美容师”,
实力诠释了什么叫“硬核”环保!
今天,咱们就深挖这场“沙漠变形记”——内蒙古凭啥能把治沙卷成“全国顶流”?这背后的硬核操作,究竟蕴含着怎样独树一帜的创新智慧?
![]()
卷出“内蒙古速度”
发布会上,内蒙古亮出的成绩单亮眼:“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生态建设任务1.23亿亩,占规划总任务的43.2%,其中防沙治沙6688万亩,居全国首位。这意味着,过去四年里,内蒙古日均治沙超3万亩,相当于每天让约 3800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沙地焕新绿。
![]()
三大攻坚战区各有“绝招”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
2021年以来完成生态治理6559万亩,占“三北”六期规划任务的47.5%。构筑起490万亩绿化带、509座沿“十大孔兑”淤地坝、80万亩光伏治沙带、420公里锁边林草带“四道防线”,入黄泥沙量由过去2700万吨降到现在400万吨以下,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
2021年以来完成生态治理4126万亩,占治理总任务的43.8%。大力推广“以路治沙”,建成穿沙公路2771公里,完成治沙559万亩;大力实施“灭黄”行动,15个旗县实现流动沙地全部歼灭,科尔沁沙地正重现稀树草原风光。深化央地合作,联合三峡集团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治沙23.3万亩,完成规划任务63%。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
阻击战区
2021年以来完成生态治理729.3万亩,占治理总任务的65%。建设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锁边林草带336.8公里,在蒙甘蒙宁交界区域完成联防联治97万亩,沙漠入侵河西走廊态势明显减缓。
硬核科技:
从“人海战术”到“黑科技”治沙
![]()
![]()
![]()
![]()
内蒙古的治沙“卷法”,早已不是简单的“种树种草”。在库布其沙漠,光伏板阵列与柠条、沙柳形成“立体防线”,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养殖的“光伏+”模式,让治沙效率提升3倍;
在鄂尔多斯,无人机播种、智能滴灌系统精准覆盖,种子成活率从30%跃升至85%;
在乌兰布和沙漠,蒙牛集团用十年时间种下9800万棵沙生植物,将220平方公里“生命禁区”变为“沙漠绿洲”,还打造出覆盖有机种植、养殖、加工的牛奶产业链,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国际点赞: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
![]()
![]()
![]()
内蒙古的治沙奇迹,早已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教科书”。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蒙牛在埃菲尔铁塔下打造140平方米“沙漠绿洲休闲区”,向世界展示中国治沙成果;
2025年9月,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盛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退化土地如何实现恢复与转型,并创造蓬勃发展的绿色经济。”
如今,内蒙古的微创气流植树、草方格固沙等技术,已输出至沙特、蒙古等“一带一路”国家,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
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
![]()
![]()
![]()
治沙不是“为绿而绿”,内蒙古的“卷”更在于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沙区,优质牧草、经济林果、中药材、沙漠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达1200亿元。
未来可期
![]()
![]()
![]()
![]()
发布会上,内蒙古立下新目标:
到2030年,
计划完成防沙治沙9700万亩。
为此,内蒙古启动
“沙海筑梦”生态守护计划,
未来5年完成
1000万平方米防风治沙,
同时推动光伏治沙、以路治沙、
锁边林草带等创新模式全域覆盖。
![]()
![]()
内蒙古治沙到底有多拼?
答案就写在
每一片新生的绿洲里,
藏在每一块光伏板下的生机中。
这份“全国第一”的成绩,
不是终点,
而是一个更绿色未来的起点。
编辑:敖 琳
审核:赵 婧 常俊青
监制:张泽华 和 岩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人民网、央广网内蒙古频道、内蒙古日报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