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刷到这个新闻,我直接从沙发坐起来了:
上海46岁独居大姐,向公司请假时说自己头晕得无法行动,同事上门查看后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确诊是突发脑出血,直接进了ICU。
更扎心的是:她银行卡里有存款,也买了重疾险,可因为没有近亲属签字,银行没法取钱,保险公司也没法及时理赔。最后是一年才见一次面的远亲东拼西凑垫了3万多医药费,现在医院还在催缴21万的缺口。
我也是独居三年的人,看完后背直接凉了——这事儿,换我会不会也这样?
你以为的“自由独居”,藏着致命的“生死盲区”
没看这个新闻前,我总觉得独居的日子“爽翻了”:不用迁就别人的作息,冰箱里想囤啥囤啥,周末窝在沙发里连外卖都不用开门拿。
可现在越想越后怕:
•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突然晕倒在家,连求助的力气都没有,谁能第一时间发现你?
• 你银行卡里的钱、买的保险,真遇到急事时,谁能帮你办手续、把钱取出来救命?
• 进了医院要签字做手术,连个能替你拿主意的人都没有,怎么办?
![]()
之前刷到过一个姑娘,加班到半夜急性阑尾炎,疼得爬不起来,还是靠邻居听到动静砸门才送的医;还有人独居时摔断腿,只能爬着够到手机打120——这些事儿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总觉得“概率太小”,可真撞上了,就是“生死一线”。
独居不是原罪,但“裸奔式独居”真的危险
有人说“独居就是活该风险高”,但我真的不认同——独居是选择,不是“活该倒霉”,咱们只是需要多做1%的准备,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我特意问了做律师的朋友,她给独居的人提了3个“救命动作”,今天就办,真的能救命:
【独居人必做的3个“救命动作”,今天就办!】
1. 办“意定监护公证”——比口头托付靠谱10倍
别信“找朋友帮忙”,直接去公证处办“意定监护公证”(带本人身份证+指定人的身份证),哪怕你昏迷失能,对方也能合法帮你取钱、签手术同意书,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托付方式。
![]()
2. 在门口贴“救命纸条”——紧急时能帮上大忙
我已经打印了:“本人独居,紧急联系人XXX(电话),有XX过敏史、XX慢性病,病历存放于客厅抽屉”,贴在门内侧(外面看不到,只有紧急情况时能发现)。
3. 每天“报平安”——别让自己“消失”在朋友圈
我现在定了个闹钟:每天22点给闺蜜发“今日安全到家”,如果没发,她会直接打物业电话上门看我。(别嫌麻烦,真出事能救命)
评论区聊聊:你选1、2还是3?
说真的,独居的自由很爽,但“裸奔式独居”真的赌不起。
现在评论区选一个:
① 我已经做了意定监护/救命纸条(来分享经验!)
② 看完这篇,明天就去办意定监护(我监督你!)
③ 还有更实用的独居应急招(快教我!)
(点赞这篇,提醒你列表里独居的朋友——真的,这事儿比“约饭”重要)
#独居人的保命清单 #上海独居女子救急事件 #独居生活安全指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