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楼市经典)
“金九银十”的平淡还在眼前,上海二手房市场却在11月迎来一场“暖冬风暴”。
据房地产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已达10000套,环比大涨83.77%,创下近4月以来的同期新高!
![]()
2025年1-11朋前14天成交量:
![]()
这波爆发绝非偶然。仅11月的前14天成交破万的成绩已让市场惊喜,且随着下半月成交节奏加快,业内预测11月总成交量有望超越6月的26374套,创下全年新纪录。从“破万俱乐部”到冲击年度峰值,上海二手房用一个月时间,打破了二季度以来的阶段性低迷。
![]()
政策组合拳发力,置换客成绝对主力
这场“暖冬行情”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如果说8月“沪六条”开启了需求释放的序幕,那么9月“沪七条”及11月的税费新政,则构成了推动市场升温的“组合拳”。
“沪七条”中,非沪籍居民购买外环外住房社保年限“3改1”、三年居住证加社保可享沪籍购房政策等内容,大幅降低了购房门槛;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增值税征免年限“5改2”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了购房成本。11月出台的取消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标准政策,则让契税、增值税等税收全面下降,直接刺激了改善型需求。
市场反馈清晰地显示,“卖一买一”的置换客群已成为当前成交的绝对主力。徐汇区某中介门店店长透露,11月以来门店已成交7单,其中不少是千万级别的大标的,“税费降了之后,改善客户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以前每周带看的千万级意向客户不到5个,现在能有7个左右”。置换客通过出售旧房获得“房票”与资金,再购入新房或品质更高的二手房,形成了“卖旧买新”的良性循环,彻底盘活了市场流动性。
以价换量见成效,价格分化特征凸显
成交量的爆发,也离不开买卖双方预期的理性回归。经过近一年的博弈,价格的“退让”成为促成交易的关键因素。统计数据显示,10月上海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至0.9%,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跌幅扩大趋势,与11月成交爆发形成正向呼应,印证了“量先价后”的市场修复规律。
当前市场的价格分化特征十分显著。刚需市场率先企稳,单价3万元以下的房源成交量逆势增长15.14%,300万以下的刚需房源价格逐步稳定,部分热门板块甚至出现小幅回升。而远郊区县及房龄较大的“老破小”,则仍以“以价换量”为主,价格调整幅度相对明显。这种“核心企稳、郊区调整”的格局,既让刚需客群找到了性价比合适的房源,也让改善客群有了更多选择空间。
“之前看了大半年的两居室,最近房东主动降了10万,加上税费优惠,整体成本省了近20万,就果断入手了。”刚在浦东临港购房的刚需族李先生的经历,正是很多购房者的缩影。价格的实质性松动,让观望已久的刚需客群果断入市,成为支撑成交量的重要力量。
2025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均下降。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环比下降
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上海上涨0.3%,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1%、0.9%、0.9%和0.9%。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