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帅美的柴民
来源:雪夜柴屋2010
文章已授权
“老师讲日军侵华罪行,是在制造民族仇恨,挑起对立,让我女儿在学校被歧视、被欺负……我接受不了!”
当这样一封举报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荒谬得像段子。
可它不是玩笑,而是真实发生在一所国际学校的真实事件。
一位中日混血女孩的母亲,因语文课上老师讲到抗日战争历史、提及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愤而举报教师“传播仇恨”,要求学校处理。
她振振有词:我的孩子有一半日本血统,你们这样讲,她怎么在学校做人?她会不会被同学孤立?会不会被贴标签?
于是,一场关于历史、教育、身份与良知的风暴,就此引爆。
讲历史,怎么就成了“制造仇恨”?
![]()
我们先来厘清一个基本逻辑:讲述真实发生过的暴行,不等于煽动仇恨。
掩盖罪恶、粉饰侵略,才真正埋下仇恨的种子。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讲的是日军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在六周内屠杀超过30万中国军民。
讲的是集体枪杀、活埋、焚烧、强奸等系统性暴行。
讲的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审判的铁证如山。
讲的是幸存者几十年来泣血的控诉。
这些内容,不是老师“编”的,不是课本“夸大”的,而是写在国家档案馆里、刻在纪念馆墙上、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历史事实。
如果连这些都不能讲,那中国的中小学历史课是不是都该取消?
纪念馆要不要关门?
《南京照相馆》《731》这些电影是不是也该下架?
清明节祭英烈,是不是也算“煽动仇恨”?
可笑的是,当日本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否认大屠杀时,我们群情激愤、坚决反对,却不见这些人说一句日本人的不对。
可当中国教师在自己的国土上讲本国受过的苦难,却有人跳出来指责“仇恨教育”,这难道不是最荒诞的双标?
我们不否认,中日混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也可能因外貌或姓氏遭遇偏见。这值得社会关注,也需要教育引导。
但混血身份,不是遮羞布,更不是免罪金牌。是谁把“混血”和“日军罪行”强行挂钩的?
是老师吗?是课本吗?还是这位家长自己?
一个孩子因为父亲是日本人,就要我们被迫吞下80多年前遭受侵略战争的苦果?
就要要求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为她的“情感不适”让路?
就要让千千万万中国孩子闭嘴,不准提祖辈的伤痛?
这逻辑,荒唐得令人发指。
血缘不是原罪,但选择性失忆是。
你可以选择让孩子在日本长大,接受日本的教育。
你可以选择不让孩子上中国学校。
你可以选择移民、退籍、彻底离开这片土地。
但你不能要求一个在中国土地上教中国孩子的中国老师,为了你个人的“情感不适”,去篡改历史、粉饰侵略、背叛民族记忆。
这不只是对老师的侮辱,更是对所有受害者的亵渎。
![]()
很多人以为,国际学校是“精英圈层”,是“超国民待遇”的象征。但国际学校,不是“特权飞地”,更不是“法外之地”。
孩子穿西装、说英语、用进口教材,家长动辄年薪百万,似乎就天然拥有“豁免权”,可以不遵守规则,可以挑战底线。
可事实是,只要在中国办学,就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执行国家的教学大纲、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学校收中国学生的学费,用中国教师讲课,挂中国教育部门的审批牌照,却想让老师回避“抗日战争”这样的核心历史内容?这无异于“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
更讽刺的是,这位家长似乎忘了,她的女儿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说中文、读中国课本,她首先是中国人。
中国国籍法不承认双重国籍,未成年人默认是中国公民。既然享受着中国社会的资源与保护,就要承担起作为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与民族认同。
你可以教孩子尊重多元文化,但不能教她遗忘国耻。
你可以让她了解日本文化,但不能让她觉得“侵华战争是别国的事”。
你可以为她争取个体权益,但不能以牺牲集体记忆为代价。
我们不妨看看世界上对历史罪行处理最严格的两个国家:德国和以色列。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敢不敢说“别讲纳粹”?
在德国,否认或淡化纳粹大屠杀是刑事犯罪,最高可判5年监禁。学校必须开设详尽的纳粹史课程,学生必须参观集中营遗址。
如果有家长说“别跟我孩子讲这些血腥内容”,学校会反问:“您是不是有极右倾向?要不要我们报告反极端主义机构?”
在以色列,“大屠杀教育”是国民身份的核心。任何质疑、弱化、回避这段历史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反犹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老师如果不讲纳粹罪行,反而会被投诉、调查,甚至丢掉饭碗。
为什么?因为他们深知:忘记历史的民族,注定重蹈覆辙。
而我们呢?竟然有人理直气壮地说:“讲日军罪行是仇恨教育”?如果这种言论出现在德国,早就被当成新纳粹同情者。如果出现在以色列,恐怕连社区都容不下。
可在中国,居然还有人为这种言论辩护,说什么“要包容多元声音”“要考虑孩子感受”。
包容,不是包容无耻!
多元,不是多元到连是非都不要了!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态:这位老师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想篡改历史的人!
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有史料支撑。
他教的每一个字,都来自国家审定的教材。
他履行的,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与良知。
错的是谁?
是那个把个人情绪凌驾于民族记忆之上的家长。
是那个企图用“混血”身份要挟教育底线的人 。
是那个在国家伤疤上撒盐、还自称“为孩子好”的伪善者。
老师可以教,也必须教。不教,是失职;教得轻描淡写,是背叛。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你可以让你的孩子转学,但你无权让所有中国孩子失忆。”
我们不妨提一个“狠一点”的建议:既然你接受不了中国的历史教育,既然你觉得讲日军罪行是“抹黑日本”,既然你认为孩子在中国会“受歧视”,那么,很简单:请你退还中国国籍,带着孩子回日本生活。
日本不是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吗?不是强调“爱国心”教育吗?不是从小教孩子“靖国神社是神圣之地”吗?
你大可以选择那套叙事,去接受他们的历史观。但是,在中国,我们只有一种历史观:尊重事实,铭记伤痛,珍爱和平,绝不遗忘。
你不能既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又拒绝承担中国历史的重量。
你不能一边让孩子在中国上学、考学、就业,一边否定这个国家最根本的历史共识。
你不能一边自称“中国人”,一边为侵略者辩护,还反过来指责讲真话的人。
这,不配!
![]()
我们该怎么做?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为历史正名的光。
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不必沉默。
当有人质疑“讲历史是不是太残酷”,我们可以回答:比历史更残酷的,是遗忘。
当有人鼓吹“要和解、别记仇”,我们可以告诉他:和解的前提是承认错误,而不是要求受害者闭嘴。
当有人为举报者辩护,说“她也是为孩子好”,可是真正的爱,是教孩子正视历史,而不是活在虚幻的童话里。
老师可以被举报,但真相不能被封杀。
家长可以投诉,但历史不会改写。
混血身份可以多元,但做中国人,必须有底线。
历史不是可以随意剪裁的布料。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墙上,刻着一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我们不鼓吹仇恨,我们只坚持真相。
我们不煽动对立,我们只守护记忆。
我们不强迫任何人认同,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篡改。
那位举报的家长,或许以为自己是在“保护孩子”。
但她不知道,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老师讲的历史,而是她亲手撕裂的民族认同与历史良知。
老师讲日军罪行,没错。
错的是,那些想让中国孩子集体失忆的人。
如果她执意如此,那就请退籍,走人,别再玷污“中国人”这三个字。
在中国,我们教历史,不教谎言。
在中国,我们铭记苦难,只为更好地走向未来。
在中国,谁都不能阻止我们,对孩子说真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