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进窗棂时,我总爱蜷在沙发里翻书。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油墨香混着旧书特有的气息漫上来,像老友递来的一杯温茶,将白日里乱糟糟的心思轻轻接住。这方被书香包裹的角落,是我对抗生活芜杂的秘密花园,也是安放灵魂的栖息地。
年少时读诗,总爱追着字句里的浪漫跑。读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仿佛真见着庐山瀑布的白练垂落,连呼吸都裹着水汽;读李清照“知否,知否”,又为那句嗔怪里的细腻心动,好像看见雨打海棠后,女子执扇轻问的模样。书里的世界是远方的缩影——我没见过塞北的雪,却从“忽如一夜春风来”里摸到了雪花的冰凉;没走过江南的桥,却从“小桥流水人家”里闻见了水乡的湿润。书像一双翅膀,带着我的心思飞越山川湖海,在诗行里种下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后来年岁渐长,生活里多了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添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高考失利的那个夜晚,我在台灯下翻《平凡的世界》,看见孙少平在煤矿里坚持读书,在苦难里守住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忽然就懂了:人生的困境从来不是绝境,重要的是在嘈杂里守住自己的节奏。工作忙碌时,总爱睡前读几页汪曾祺的散文,看他写“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写葡萄架下的蝉鸣、街头巷尾的小吃,那些平淡日子里的小美好,像一缕清风,吹散了心头的疲惫。原来,书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典籍,而是在我们需要时,能稳稳接住情绪的“树洞”。
我曾在图书馆里遇见过一位老人,每次见他,他都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捧着一本线装书,看得格外认真。有一次聊起,他说自己退休后总爱来这儿,不是为了学多少知识,只是喜欢这满室的书香。“年轻时为生活奔波,没心思好好读书,现在坐着翻几页,心里踏实。”他的话让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奶奶不识字,过去她总爱让我给她读故事,每次我读的时候,她都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眼睛里满是温柔。原来,书香从不局限于文字本身,它是一种能让人安心的氛围——是翻书时的沙沙声,是墨香里的沉静,是人与书相遇时的那份平和。
如今的世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总被手机里的信息推着走,心里的杂念也越来越多。可每当我翻开书,那些浮躁的心思好像就有了归处。读《瓦尔登湖》时,仿佛跟着梭罗走进了森林,在湖畔的小屋里看星空、听鸟鸣,忽然就明白了“简单生活”的真谛;读《红楼梦》时,跟着黛玉葬花、宝玉悟禅,在繁华落尽的故事里,读懂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学会了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书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也在文字的滋养里,慢慢整理好自己的心思。
有人说,读书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我觉得,读书是最不孤独的事。在书里,我们能与千年前的孔子对话,听他讲“仁者爱人”;能与远方的梭罗同行,看他在瓦尔登湖畔思考人生;能与老舍一起逛北京的胡同,感受市井里的烟火气。那些作者早已远去,可他们的文字却跨越时空,在我们需要时,带给我们力量与慰藉。
暮色渐深,我合上书,指尖还留着淡淡的墨香。窗外的车水马龙依旧喧嚣,可我的心里却格外平静。原来读书,从来不是要从书里找到所有答案,而是在与书相伴的时光里,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在浮躁的世界里,守住一份属于自己的沉静。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能与书为伴,在书香里慢慢沉淀,从书中找寻人生真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