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山东行动——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 年)》明确指出:“超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到2030年需显著提升健康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为落实这一核心目标,近期,中医科举办的“中医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活动如期举行,用传统中医智慧破解体重管理难题,现在带您重温干货满满的活动现场!

![]()
六大核心知识点,把中医体重管理讲透!
01
体质辨识是根基,张致远医生划重点
中医科张致远医生在活动中反复强调:中医体重管理的核心是 “辨证施调”。只有通过专业的体质辨识(如判断是痰湿质、湿热质还是气虚质)与科学评估,精准掌握个人身体状况,才能避免盲目减重导致的健康风险,为后续调理找准方向。
02个性化方案定制,精准狙击体重问题
基于体质评估结果,为每个人量身打造“饮食+运动+情志”三位一体的综合方案,目标直指“改善体质、预防慢性病”:
️ 饮食调养:不搞“一刀切”!比如痰湿质人群需少吃甜腻、生冷食物,气虚质人群则建议多吃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
运动指导:根据体能匹配强度,比如中老年人推荐低强度的太极拳,年轻人可尝试稍进阶的五禽戏。
情志调养:针对压力大易暴饮暴食的人群,提供“疏肝解郁”小方法,如按压太冲穴、睡前冥想。
03膳食结构优化,四个 “关键点” 要记牢
中医认为“食养为先”,调整膳食结构是体重管理的关键一环,具体可从这四方面入手:
✅平衡膳食:食材种类要“全”
每天保证摄入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杜绝“只吃菜不吃饭”“只吃肉不吃素”的极端饮食。
✅控制总能量:摄入量要“准”
体重管理需控制总能量摄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劳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每日所需的能量摄入量,并据此安排每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优化餐次:三餐分配要“合理”
中医建议“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即早餐应丰富多样,提供充足能量和营养素;午餐应吃饱,满足下午工作或学习的需要;晚餐需适量减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
✅注重烹调:做法要“低脂”
烹调方法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有很大影响。中医建议采用蒸、煮、炖、炒等低脂烹调方法,避免油炸、煎等高脂烹调方法。同时需注意少盐、少糖,减少调味品摄入,保持食物原汁原味。
04
中医传统运动,选对项目事半功倍
传统运动讲究“调身、调息、调心”统一,不同人群适配不同项目:太极拳:适合各年龄段,尤其推荐中老年人,每周练 3-5次,每次30分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八段锦:久坐上班族的“救星”,每天练15-20分钟,可缓解肩颈酸痛、促进肠道蠕动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适合活力较强的人群,能提升心肺功能、消耗热量易筋经:侧重拉伸经络,适合体质较弱者,帮助增强体力、改善体态。
05情志调护别忽视,好心情是减重“助力剂”
《黄帝内经》说“怒伤肝、思伤脾”,不良情绪会导致消化紊乱、代谢变慢:日常可通过听音乐、散步、和朋友聊天缓解压力情绪激动时,试试“深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5次,快速平复心情长期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因体重波动产生焦虑、自卑。
06实时监测 + 调整,让体重管理“不跑偏”
体重管理不是“一次性任务”,需定期监测、动态调整:监测频率:每周固定时间(如周一早上空腹)测体重,每月测1 次体脂率做好记录:用笔记本或 APP 记录每日饮食(如早餐吃了1个鸡蛋、1碗粥)、运动(如晚上练20分钟八段锦)、身体感受(如是否腹胀、乏力)及时调整:若连续2周体重无变化,可适当减少主食量或增加运动时长;若出现头晕、乏力,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咨询医生。
活动实效显著,为2030健康目标蓄力!
此次科普讲座后,参与市民纷纷表示“学会了具体的饮食、运动方法,不再觉得体重管理难”。通过普及中医体重管理知识,不仅帮助大家掌握了实用技能,更推动了“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落地,为实现2030年健康山东“提升健康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素 材|医务部
编 辑|王伽心
审 核|李佳颖
帮助爆料/商务合作
请电话联系:13210250719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