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国外知名投资基金减持英伟达的消息,大伙又开始讨论AI是否存在泡沫。
首先对于部分机构投资者减持这类信息,我觉得意义不大,有成交就有买卖,市场里每天都有人减持,也有人买入,只是大部分交易不会被特别报道。当前价格就是多空力量博弈平衡的结果,谁也并不一定比谁能看准未来,单独关注部分投资人的操作没有意义。
英伟达最近10年涨了256倍,折合年化涨幅74%,确实很夸张,但它的业绩也增长迅猛,在巨大的涨幅之后,PE仍然只有36倍,看近10年的PE变化,似乎也并不算贵,图中蓝色实线是股价,阴影是PE:
![]()
这说明英伟达没有泡沫吗?我不知道,对于个股来说,特别是业绩变化巨大的公司,看估值历史分位的意义不大,它未来的业绩一变,估值也就跟着变了,核心问题是它在未来是否能延续如此靓丽的业绩,要做这个判断就得真正理解公司。
指数的估值分位更有参考性,就是因为指数包含很多公司,通过分散化大大降低了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代表市场整体的指数,其业绩增长的不确定性相对更小,就像GDP虽然也会有小幅波动,但总不会一年涨30%,第二年又跌10%这么夸张。
那如果我们看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估值,美股科技股存在泡沫吗?
下图是近10年的PE:
![]()
下图是近10年的PB:
![]()
PE处于80%+分位,PB处于90%+分位,都处于近十年的高点,看起来比英伟达还夸张一些。2021年纳斯达克100达到和今天相近估值位置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波调整,这次会不会也引发调整呢?
也说不定,估值高到什么程度市场才会不接受,是很不确定的。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者,诺奖得主尤金·法玛,曾经发表过一个看法,认为泡沫在事前、事中都是无法识别的,只有在破灭之后,回过头来才能确认泡沫的存在。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现在回头看,大家都知道2000年是科技股泡沫,但在当时,很难识别市场会涨到什么地步。1996年12月的时候,格林斯潘发表了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讲,那时候美股连续上涨,格林斯潘警示市场可能具有泡沫,但之后市场又涨了3年,而且看纳斯达克指数,市场在之后的年头里,也几乎从来没有跌破过格林斯潘提示有泡沫的位置。
我来给配个图,箭头就是格林斯潘提示泡沫的地方:
![]()
我的看法没有他那么绝对,我觉得虽然做不了太准确的判断,“应该没有泡沫”、“或许有些泡沫”、“大概率存在泡沫”这种粗糙模糊的感知应该还是可以的。比如去年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我觉得A股就不太可能还存在什么泡沫,现在纳斯达克涨到估值那么高,至少也是“或许有些泡沫”,我就不敢笃定它没有泡沫。
我之所以喜欢买入和卖出都分步一份份来,并且买入区和卖出区都跨越较大的涨跌幅区间,也正是因为判断是模糊的。
2500点的A股“不太可能有泡沫”,那就可以随跌随买,能买到哪是哪;纳斯达克“或许有些泡沫”,它能不能继续涨我不知道,但至少当前看起来并不是买入的大好机会。当然它可能继续涨,我因此而踏空,但我错过的也只会是普通的机会,而不是业绩增长加上估值修复的绝好机会,我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
机会总是会错过很多的,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只要那些绝好机会来临时,尽可能多抓一些就好了。
2025年11月17日估值: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4.2%;
A股PE分位90.0%,PB分位50.8%,估值处于高位区间;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39.2%,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跌10.1%。
![]()
↓ 久聪基金投顾组合,轻松实现资产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