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日夜间,乌克兰无人机群横穿俄罗斯本土上千公里,精准命中萨拉托夫炼油厂。现场火光冲天,八次爆炸声接连响起,染红了整座城市的夜空。俄罗斯州长布萨尔金被迫承认,工业区严重受损,人员受伤、窗户震碎,周边机场紧急关闭 —— 这已是这座为俄军供血的炼油厂本年度第七次遇袭,仅 11 月就遭遇两次打击。
![]()
萨拉托夫炼油厂绝非普通工业设施,它日产 14 万桶汽柴油,90% 以上产品供应入侵乌克兰的俄军,占俄罗斯原油加工总量的 2.2%。2024 年,能源收入是俄罗斯战争预算的核心支柱,乌克兰军方明确表态:打击这座炼油厂,就是要掐断普京的战争血脉,削弱侵略者的军事经济潜力。
此次袭击撕下了俄罗斯防空系统的遮羞布。俄国防部宣称 "拦截 37 架无人机",却无法阻止炼油厂被炸、机场关闭的事实,足以证明其防空网形同筛子。乌克兰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已达 600 至 1400 公里,从萨拉托夫到奥尔斯科,从伏尔加格勒到克里米亚,形成了常态化打击能力。一边是俄罗斯频繁叫嚣核威胁,一边是本土腹地连无人机都防不住,纸老虎的本质暴露无遗。
![]()
乌克兰的战术精准而高效。不派飞行员冒险,用低成本无人机打击高价值目标,专挑炼油关键单元下手 ——10 月炸坏奥尔斯克炼油厂加氢装置,此次重创萨拉托夫炼油厂 AVT-6 单元,每一次打击都直击要害,让俄方修复既费时又费钱。这背后,是乌克兰军工产业在战争压力下的快速进步,与俄罗斯依赖外部二手装备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
俄罗斯的反应充满心虚与狡辩。州长布萨尔金只提工业设施受损、设立援助中心,却对炼油厂为俄军供油的核心事实避而不谈;俄媒也仅轻描淡写 "拦截无人机",对设施损毁与战略影响讳莫如深。他们心里清楚,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子,炼油厂停摆意味着外汇断流、前线装备趴窝,这正是乌克兰反复打击的关键原因。
有人质疑此举 "激化冲突",实则本末倒置。是俄罗斯率先全面入侵乌克兰,是俄军导弹持续轰炸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的平民区。乌克兰的打击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自卫权,是对俄方破坏基础设施的正当反击,绝非 "升级冲突",而是让侵略者付出应有代价。
俄罗斯民众理应看清真相:他们的国家发动了不义之战,炼油厂等设施因支撑战争机器而成为目标,这是战争的必然代价。只要俄军仍在乌克兰领土,只要普京政权继续用能源收入购买武器,乌克兰的无人机就会持续 "访问" 俄罗斯本土。战火烧到侵略者后院,不过是正义的迟到兑现,侵略者终将为自己的野心付出全部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